正文 第23章 應急預案:多給自己留一項選擇(2)(1 / 2)

這是所有心理疾病的起源,一旦否定自己就會出現壓力,這種壓力會讓人喘不過氣來。不要認為你一定非要有多大的成就,而是要考慮怎樣走自己的路才更適合自己。很多人盲目追求成功,追求財富,最後讓一生都變得難堪,這並不是社會的錯,也不是他們沒有運氣,而是他們沒有好好思考關於未來他們還可以做什麼其他的事。

在製定了規劃之後,你可以想一想:如果不是這樣,下一步可以做什麼?這樣你就能夠多獲得一個選擇,為自己多選擇一條路,就會更容易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出路。

在這個遊戲當中,誌願者B與誌願者C的想法有貼合之處,因為他們都曾想過達到這個希望後的下一個希望是什麼。誌願者B是直線思維,他會順著律師的方向往上走,下一步是要做法官。然而誌願者C是曲線思維,他沒有直接在記者這個職業上再去深造,而是想著下一步去全球旅遊。不管是哪種思考方式,在我看來都比誌願者A的要更好。每個人的希望如果停留在一點上,那麼他的方向就會漸漸消失。

如果失去了希望,失去了尋找希望的動力,你就會一直停留在原點。一個人如果太驕傲於現在所得到的,就會成為失敗者。

在我看來,一個人的追求是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而不斷變化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有新的希望,新的方向。誰生來都不是一台隻會運動而不會思考的機器,有人會喜歡拿人與機器人來做比較,因此產生了許多關於機器人與人之間戰鬥的科幻電影,這種想法是天馬行空的,在正常的前提下是不可能的,但是有這種遐想說明人們有這個擔憂。

是不是有一天機器人會取代人的存在呢?這種可能幾乎沒有,但是可能會由機器人取代人類機械的工作。這是必然的趨勢,因為人類之所以是高等動物,是因為我們擁有會思考的大腦。當誌願者A的崗位由機器人所代替時,他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阿諾德也是如此,他不過是一名程序工人。當你所存在的意義在企業中變得無足輕重的時候,就說明你所在的崗位正發生著變化,這是一種時代的需要。

每個人都必須走在時代的前麵,都必須學會更新的東西,這樣才不會被淘汰得太快,所以我們要清楚地知道下一步自己還能做些什麼。有的人滿足於現在,沒有了往前的衝勁,你會感覺他活得一天比一天無趣。我曾經問過一位老人:”你認為生活是什麼?“他歎了一口氣對我說:”就是日複一日地重複著。“我沒有繼續再與他進行深入的談話,因為我相信這種思維存在於大部分人的腦海中。大部分人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今天與昨天太相像,前年與今年太相似,所以就會覺得每天都像是在重複著一樣。其實這隻是一種錯覺,時間不可能是靜止的,當你看向窗外的時候會發現,時代早已經不是你之前所認識的樣子,每件事都會隨著時代而變得更先進。

我們要時刻做著準備,為自己開創一條不容易被淘汰的路。成功絕對不是終點,生命結束的時候才是終點。如果你以成功為最終的希望,那麼你到達那個點之後,就不會再往前走了。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是不斷追求的人,他們會繼續超越,雖然這很難,但是四處的危機就像是在打仗一樣,一刻都不能休息。當今社會,是絕對不允許你停止學習的腳步,因為你停止了就很有可能被淘汰。

在過程中,我們的道路有很多。在選擇一條道路後,我們要義無反顧地完成它,同時我們要清楚地知道我們完成了這個希望後,下一步可以去做點什麼,讓自己不那麼平凡。其實不是事業有成了就不平凡,每個人都是平凡的人,隻是會以事情的大小去分化重要程度。總體而言,每個人所做的事都是了不起的事情,沒有了每個人的存在,也就沒有了社會的前進。

每個人的生活本來就存在著差異,這沒有什麼值得難過的。我為了真實地了解人們對於同一件事情在心理上所反映出來的個體差異,來到了一座正在建造中的大教堂,對現場忙碌的敲石工人進行訪問。

我問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請問你在做什麼?“工人沒好氣地回答:”在做什麼?你沒看到嗎?我正在用這個重得要命的鐵錘來敲碎這些該死的石頭。而這些石頭又特別硬,害得我的手酸麻不已,這真不是人幹的工作。“我又找到第二位工人問:”請問你在做什麼?“第二位工人無奈地答道:”為了每天500美元的工資,我才會做這份工作。若不是為了一家人的溫飽,誰願意幹這份敲石頭的粗活?“我問了第三位工人:”請問你在做什麼?“

第三位工人眼光中閃爍著喜悅的神采:”我正參與興建這座雄偉華麗的大教堂。落成之後,這裏可以容納許多人來做禮拜。雖然敲石頭的工作並不輕鬆,但我一想到將來會有無數的人來到這兒,再次接受上帝的愛,心中便常為這份工作而感恩。“同樣的工作,同樣的環境,卻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感受,這是由每個人的性格所導致的,也與看待生活的心態有關。我不會去評論到底誰是贏家,因為這個世界沒有贏家,也沒有輸家。你可以為你的利益去生活,他也可以為他的願望去追夢,不管是哪種生活方式,我們都切忌太過自以為是。我曾經遇見過一個讓我特別不喜歡的男人,他叫布魯諾,是個能說會道的人,卻總是自以為非常成功,眼睛裏裝不下任何人。這讓我非常不舒服,我不喜歡與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