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貼“福”字和投自家籃
常規是通常的做法,是沿襲下來經常實行的規矩,是人們長期實踐經驗的寶貴結晶。但是,切不可不分時間、地點、場合一味地按常規辦事。有時候,打破常規的創造性思維,反倒能導演出有聲有色的好戲。
倒貼”福“字,起源於清代恭親王府。有一年春節,大管家按照慣例派人把”福“字貼在大門上。沒想到貼字的人目不識丁,竟將字帖倒了。恭親王甚為生氣,欲鞭罰懲戒。大管家急中生智,說:“奴才常聽人說恭親王壽高福厚,如今‘福’真的到了。這乃吉祥之兆啊!”恭親王聽後,轉怒為喜。後每逢春節,王府就有意倒貼”福“字,並逐漸傳入民間。如今每逢春節,人們便在屋門、窗戶、牆壁等處倒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為傳統佳節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在一般情況下,按常規辦事並不錯。但是,當常規已經不適應變化了的新情況時,就應解放思想,打破常規,善於創新,另辟蹊徑。隻有這樣,才可能化缺點為優點,化弊端為有利,化腐朽為神奇,在似乎絕望的困境中尋找到希望,創造出新的生機,取得出人意料的勝利。
幫入藏醜
我國一家公司與外商洽談一項業務。我方經理與談判人員進入會客室時,外方代表與他的女秘書已在會客室等候。當雙方握手時,我方經理發現,那位外商代表的臉頰上,有一彎鮮紅的唇痕。這顯然是個不雅的印記。
對方的女秘書也發現了那位代表臉頰上的唇痕,焦急地屢屢使眼色暗示。但那位外商代表毫無察覺,並不理會。當時的情景十分尷尬。
我方的經理靈機一動,連忙道歉說:“真對不起,一份資料落在辦公室了,我們回去一下。請稍候。”話音剛落,我方全體人員心領神會地退出了會客室。
當我方人員重新返回會客室時,外商臉頰上的唇痕已經無影無蹤了。此次談判出乎意料地順利,這很可能是外商代表對我方幫其藏醜的一種回報吧。
楚莊王絕纓得士的故事,是幫入藏醜的美談。
春秋時期,楚莊王攜光彩照人的愛妃盛宴百官。正當飲得興高采烈之際,蠟燭燃盡,宴會陷入一片黑暗。楚莊王高呼:“快拿蠟燭來!”
此時有人乘著黑暗,拉了拉愛妃的衣袖。愛妃大為惱火,心想是誰這麼大膽,竟敢調戲楚莊王的愛妃?她急中生智,把那人的冠纓扯了下來,然後氣憤地告訴了楚莊王。
楚莊王轉念一想,這很可能是誰酒後失態,便壓住了一觸即發的怒火。於是,他趁著黑暗高聲下令:“今天我請大家喝酒,誰要是不扯掉冠纓,就表示他喝得不痛快,不高興!“結果大家全都扯掉了冠纓,丟得滿地都是??
過了三年,晉國與楚國交戰。楚莊王率軍五次與晉軍交戰,發現總有一員武將衝在最前麵,舍生忘死地英勇奮戰。楚軍大獲全勝後,楚莊王召見那位武將,對他說:“我沒有什麼了不得的德行,又未曾特別關照過你,你為什麼出生入死地為我作戰呢?”
那位武將不好意思地說:“為臣罪該萬死,過去酒醉失禮,被大王的愛妃扯下了冠纓。大王為臣下遮掩,免去了禍滅九族之罪,臣下怎麼能不報答大王的恩德呢?”
思想甘露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各種各樣的過錯中,有原則的,也有非原則的;有可以原諒的,也有不可以原諒的;有偶爾的,也有一貫的;等等。對於各種各樣的過錯,是不能不區別對待的。一切可以寬容的過錯,都應當盡量給予寬容。給人玫瑰花的手上,常有一縷芳香。在幫助別入藏醜的同時,很可能也幫助了自己,提高和強大了自己。即使自己得不到回報,當別人需要幫助藏醜的時候,也應當毫不猶豫、不聲不響地伸出有力的援助之手。幫入藏醜不是姑息縱容,幫入藏醜是為貴珠出病蚌,美玉出醜璞創造轉化的條件,是化醜為美,化害為利,化消極為積極。這不僅需要善良和智慧,而且需要胸懷和勇氣。
“書聖”續寫對聯
王羲之是中國曆代公認的”書聖”。他的書法當時就頗受人們的喜愛,被視為墨寶。
相傳,王羲之在一年臨近除夕的時候搬進了新居。他吩咐兒子王獻之準備好筆墨紙張,奮筆寫下了一副春聯:
春雨春風春色
新年新歲新人
不料,對聯剛貼出不久,便不翼而飛了。原來,有識之士已把他的手跡視為難得的珍藏品,人見人愛,都想收藏,難怪這副春聯剛一貼出就不見了。王羲之隻是微微一笑,又提筆寫下第二副短聯:
鶯啼北裏
燕語南郊
這第二副春聯貼出之後,也同第一副春聯一樣,轉眼之間又被人揭去了。眾鄉親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王家也得貼上一副春聯才好過年。王羲之眉頭一皺,計上心頭,又寫了第三副對聯:
禍不單行
福無雙至
人們聽說王家又貼出了春聯,照例紛紛跑去欣賞、觀望。那些想相聯的人定睛一看,很是納悶,覺得這副對聯不吉利,結果誰也沒有揭。
爆竹聲中一歲除。大年初一,在喜慶的鞭炮聲中,王羲之滿麵春風、胸有成竹地推開大門,看到對聯仍牢牢貼在自家大門上,不禁哈哈大笑,隨後欣然把對聯續寫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