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三道聖旨(2 / 2)

他們之中,都是經過特殊訓練的,輕功尚可,逃竄是根本不成問題的。

雖然一再加守巡邏的士兵,卻依然是無濟於事的,所有人都不禁有一些泄氣。

然而未央宮中,高高在上的皇帝勃然大怒看完每日每月的百姓損失傷亡,隻會摔著奏章,大聲的質問著:“邊城將軍有何用處?!虧得多年的戰績傍身……區區異族刁民不僅阻擋不了,還活抓不到一個!朕心甚痛。”

這位正值壯年之末的政嘉帝在九尺朝堂之上,大聲的斥責著邊關的一幹將軍士兵。

下麵總是有要為他分憂解難的“忠臣”。

比如說正二品文官戶部大臣就上前諫言:“皇上息怒!我大燕朝人才濟濟!何至於找不出來意味像樣的駐守將軍!依照臣所看來,不如撤換掉將軍職位。”

還有武官駐京城禦林軍統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高呼:“皇上撤換將軍那乃是無用之法,治標不治本,番邦諸國是存心一而再,再而三的挑釁我們大燕,一味退讓隱忍,給點小教訓已經抑製不住他們的狼子野心了!我們大燕應該派兵先行鎮亂了。”

也有保持著中庸的官員建議道:“皇上,依照著微臣看來,兩位大人所說都不無道理,但是又是各有不妥之處,就好比如說更換大將軍回朝,未免對番邦小國說著我大燕居然沒有能夠降服他等的人才?有損我朝國威!

再說這起兵開戰的事情,是有助於我們立威揚名,但是對於大燕來說,勞民傷財更是萬萬使不得啊!否則容易失了民心!

所以微臣認為,此時最好是按兵不動……暗中觀察他們的動作。”

說完還跪地懇請著,政嘉帝聽了這幾個不同臣子的意見,斂下眉心,正經的思考著每一種的可行性。

話說這個嘉政帝,自從登基以來大多都是順風順水的情況,不說他昏庸無能,在治國之道上,這麼多年還是有些可取之處的,隻不過要是說起雄才大略,其實…也就不過爾耳。

但這可不代表他是個沒有主見的無能君主!臣子的意見聽聽可以,最終拿決定的還是他。

大燕國情表麵上看起來似乎是不錯的,可是實際情況遠不如那麼樂觀,政嘉帝登基以來雖說是順風順水的過了幾十年的統治,可泱泱大國……再如何順遂也不可說是沒有一丁點大事小情的。

承襲仁厚慈德先帝的遺誌,政嘉帝在位以來,一直都是減少賦稅,來贏得百姓愛戴,隻是這樣的舉動,有利的一麵,自然就有弊的一麵。

由於稅收的減少,國庫的主要收入來源變得十分的薄弱,一年過來差不多就少了過去年月裏二十分之一的,這個數字看起來僅僅一般……但是長年累月下來,國庫便的確沒有前朝那麼的充盈了,加上各種日常朝廷後宮的開支用度、官員俸祿、民生民計……根本沒什麼銀錢了。

所以這些種種的情況嘉政帝不可不考慮的……

左思右想,中庸的方法或許保險,但是未免……太過於膽怯了。

最後嘉政帝下達聖旨,直接命令道:“諸位愛卿!……不用再爭執不休了!邊關的動蕩的確讓朕心甚惱,不可作為無事發生,既然番邦諸國不安分我大燕的統治……那麼,朕將調派大量的軍隊過去鎮壓!但不到萬不得已的關頭,不能開戰。”

皇上的旨意下來,還有意見的臣子們也無法再說些什麼……

朝廷之上,一國之君,金口玉言……定下了對外番邦的政策,於是……浩浩蕩蕩的舉措便開始在全國實行了起來。

嘉政帝一連下了三道聖旨,從賦稅製度的更改,增加了平民、商戶的收取額度,又緊急調遣全大燕各地在家待命的士兵,開始集結前往邊關鎮亂。

這麼多大的動作,這幾日在全國各地掀起了百姓的各種討伐聲音……不隻是抱怨連天的賦稅增長,還有對士兵被調遣回邊關的命令,畢竟大多數在老家待命的士兵都還有親人健在的。

更讓大夥惶惶不可終日的是,戰爭的陰雲似乎已經飄到了天空之上。

全國戒備也絲毫不為過,逢食物、幹糧開始漲價,幸虧還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

這些動蕩自然蔓延到了江城這裏,張明顯這一日緊急過來求見容水,容水將人叫到了容家府邸之中。

張明顯急欲說出最近連日裏來的事情,看著他焦躁的樣子,容水便知道局勢恐怕越發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