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蘭這日按名給卷,在西邊大廳上安了椅桌,三重門通嚴嚴封鎖,各門派親信家人把守。小鈺向舜華商量,要請他和優曇、曼殊做房考官,三人都應允了。至期,皇上親自命題,交小鈺帶回開發。第一題是賦得耳下於淵,五言十二韻,得揚字;第二題是韋火斂賦以漢書律曆誌為韻;第三題是潔宮開門論;第四是擬王仲宜公燕詩即次原韻;未後策問一道,問後漢中興二十八將,論者謂為上應二十八宿,然歟?否歟?其中何將上應何宿?可悉數歟?諸人之事功品望孰優?孰劣?所封何秩?
食邑若千戶?一一爾見縷陳之。永平中,圖二十八將於南宮雲台,此外附者幾人?能備詳其姓名、官爵、政績否?發了這五道題目,賈蘭兄弟二人專專坐在上麵,不許各人說話,禁止交頭接耳。眾人中,也有得了題振筆直書的,也有反複沉吟的,還有愁眉蹙額似乎不解題目的。小鈺隻催快些趕著做。奉旨不準給燭的。到了日落西山,紛紛繳卷。剩下六個人,實在不能完卷,蘭哥說:"文思有遲速不同,且分給一枝小燈燭罷。"給燭後,又繳了四卷,漸漸街頭下梆子了。兩個人還在那裏挖補錯字。小鈺笑道:"大長的日子,鬧到這時候,又不當心謄寫。打了許多補子,怎樣進呈呢?"二人隻叫:"求王爺開恩,即刻就完了。"又延挨了一會,才得繳全。蘭哥分做三封:一封隻寫個"共幾卷"畫個押;一封四個卷子,上寫"給燭"二字;一封兩卷,寫個"超更後繳"。
小鈺收了卷,親送到徵瑞軒來。舜華也在那裏,瞧了一瞧,說道:"共隻一百幾十本卷子,隻消半夜工夫就明白了,明兒送請總裁定奪罷。"小鈺道:"有煩,有煩。其中兩卷就像煉《三都賦》的一般,不知怎樣倒要細瞧瞧的。"說罷就回怡紅院去了。舜、優、曼三人燈下逐細核閱,遇有錯處,都用黃簽標出。看完了送舜華通瞧了一遍,才分個等第。舜華就在徵瑞軒過了宿。
次早,三人同到怡紅交給小鈺,小鈺問:"瞧得何如?可有佳卷麼?"舜華笑道:"揚子目上於天,耳下於淵,不過言耳目聰察之極。皇上怕眾臣記不真,特限個揚字韻,誰知竟有記不得的,說成了把耳朵浸在水裏,豈不荒唐?"曼殊笑道:"我贈他個易卦爻辭罷:濡其耳,攸祉,利改外官。"舜華又道:"《漢書·律曆誌》雲:耒央,米隹韋火也。物米隹韋火斂乃成熟。注’米隹韋火’字子由反。聖上就把書名限韻,也是提醒各人的意思。至於論題,出在《管子》,注雲:宮,心之宅也。
門,謂口也。如今試卷裏竟有做成灑掃庭戶的話頭,越發可笑。"優曇道:"擬古詩多有錯韻,有一卷竟次了曹子建的公燕詩韻。"曼殊道:"我瞧一卷卻次劉公幹的公燕詩韻。"舜華道:"這還是記錯了,更一自出心裁,用了一先韻的呢。那策問官爵封邑舛錯很多。有個卷子把鄧仲華封了舞陽侯,又有一卷封耿伯昭做了膠東侯,更有一卷好笑,說耿弇封好列侯,食二縣,是不錯的了。底下以列侯奉朝請,他卻發了糊塗,寫個加列侯朝奉!"小鈺笑道:"這必是光武開了當鋪,才去請了這許多徽州朝奉呢。"優曇道:"賈君文封膠東侯,食六縣,以列侯加位特進。我見一卷,偏說賈複特進膠東侯,難道傳論說的:所加特進朝請而已。這句都不記得的?"舜華說:"後漢各人列傳,或者沒有全讀,這範蔚宗總論明說其外又有主常、李通、竇融、卓放,共三十二人,故依本第係之,他們竟有不記得的,還不出這四個人來。"舜華說:"我如今先檢五題通沒舛錯的,共隻十四卷,列為一等。以下就不能完善,檢那錯來尚有可原的,共二十六卷,列為二等。其餘七參八差的,隻好屈做了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