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節 至揚州(二十首選十八)(3 / 3)

序言的意思是:元軍的規定,哨兵隻在上午出哨,午後就各自回去了。我們在土圍中,從太陽升起的時候熬到午後。大家高興地說:“今天沒事了!”就在這時,忽然聽到人聲嘈雜,從土圍牆壁中偷偷地往外看,原來是一隊元人騎兵,有好幾千人,自東向西而來。於是大家怨聲載道,互相推究過失,說現在被元軍捕捉,真是太苦了,還不如當時死在揚州城下。這時突然大風四起,烏雲翻滾,落下幾滴雨,山間一片昏黑,真好像是有神靈來幫助我們。捱(ái):熬,苦苦堅持。喧啾(xuānjiū):嘈雜的聲音。

飄零無緒歎途窮,搔首踟躕日已中——無緒:沒有辦法。搔首踟躕:等得不耐煩。搔首,心中煩燥,用手抓頭。踟躕(chíchú),走來走去的樣子。這兩句是說:我們飄零在野外,無路可走,又無法可想;大家等得很不耐煩,好不容易才熬到中午。

何處人聲似潮溯,黑雲驟起滿山風——潮溯:潮水。這兩句是說:從哪兒傳來如潮水般的聲音呢?突然間烏雲滾動,山風呼嘯。

其十五

數千騎隨山而行,正從土圍後過,一行人無複人色,傍壁深坐,恐門外得見。若一騎入來,即無噍類矣。時門前馬足與箭筒之聲,曆落在耳,隻隔一壁。幸而風雨大作,騎隻徑去。危哉!危哉!哀哉!哀哉!

晝闌萬騎忽東行,鼠伏荒村命羽輕。

隔壁但聞風雨過,人人顧影賀更生。

序言的意思是:元軍數千騎兵隨山而行,正從土圍後麵經過,我們都嚇得麵無人色,緊靠牆壁坐著,深怕被看見。當時如果有一個騎兵進來,那麼我們都活不了。其時,土圍門前的馬蹄聲、箭筒聲隻隔一堵牆,曆曆在耳。幸好,當時風雨大作,敵人直奔而去。危險啊!可歎啊!噍類:活人。《論衡·辨祟》:“項羽攻襄安,襄安噍類,未必不禱賽也。”

晝闌萬騎忽東行,鼠伏荒村命羽輕——這兩句是說:傍晚時分,從東邊忽然來了許多的騎兵,我們像老鼠一樣躲在土圍中,生命隨時有危險。

隔壁但聞風雨過,人人顧影賀更生——這兩句是說:突然外麵風雨大作,過後每人看著自己,慶幸還活著。

其十六

早從賣柴人行,不能前,遂至於土圍中,約賣柴人入城糴米救性命。雲:“不奈何,忍饑一日。城中衙,晡後方開門,未至則黃昏矣。”是日,北數百騎薄西城,於是門不開,賣柴人竟不得出。予等饑窘失措;又以土圍中露天不可睡臥,於是下山,投古廟中,與丐婦人同居焉。

眼穿隻候賣柴回,今日堡城門不開。

糴米已無消息至,黃昏惆悵下山來。

序言的意思是說:天亮了,不能隨賣柴人一道去他家,隻能躲在土圍中。我們讓賣柴人進城替我們買米救命。他說:“沒辦法,你們還得餓一天。因為城裏的米店要到午後才開門,等米回來時已經是傍晚了。”這天,元軍數百騎兵來到城西門,城西門不開,賣柴人出不了城。我們又餓又慌,不知所措。因為土圍是露天的,晚上不能睡覺,隻得下山,睡在古廟裏,與一個乞丐婦女住在一起。糴(dí):買進糧食。晡(bū):午後三時至五時。薄:迫近。

眼穿隻候賣柴回,今日堡城門不開——這兩句是說:我們望眼欲穿,盼望賣柴的人回來,可是今天偏偏城門不開。

糴米已無消息至,黃昏惆悵下山來——這兩句是說:賣柴的人,一直沒有消息,失望之餘,我們在傍晚走下山來。

其十七

既至廟中,坐未定,忽有人攜梃至;良久,三、四人陸續來,吾意不免矣。乃知其人自城中來。夜討柴,來早入城赴賣,無惡意也。數人煮糝羹,出其餘以遺我。有未冠者,一夕於庭中燒火照明,諸樵亦不睡。予等且困且睡,苦不可言。

既投古廟覓藜羹,三五樵夫不識名。

僮子似知予夢惡,生柴燒火到天明。

序言的意思是:來到廟中,還未坐下來,忽然來了一個人,手裏拿著棍棒。過了好一會,又有幾個人陸續來了。我想這一次完了。後來知道,他們是從城裏來的,來取柴第二天早晨賣,並無惡意。幾個人用米和野菜做成羹湯,吃了。他們把吃剩下的給了我。有一個年輕人,在庭院中燒柴照明,幾個樵夫都不睡。我們則又疲倦又瞌睡,苦不堪言。梃(tǐnɡ):木棒。糝(sǎn):用米和蔬菜混合做的羹湯。未冠:未成年。冠:古時男子二十歲時加冠的成人禮。且困且睡:又困乏又瞌睡。

既投古廟覓藜羹,三五樵夫不識名——藜羹:野菜做的羹。形容食物很差。《荀子·宥坐》:“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糝,弟子皆有饑色。”這兩句是說:來到古廟後,我們吃到了用米和野菜煮的羹湯,是幾個樵夫給的,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

僮子似知予夢惡,生柴燒火到天明——這兩句是說:年輕人似乎知道我夜裏做惡夢,他在庭院裏生上火,火一直燒到天明。

其十八

予見諸樵夫,幸而可與語。告以患難,厚許之,使導往高沙。賴其欣然見從。謂此處不是高沙路,方駐堡城北門賈家莊。少駐一日,卻為入城糴米買肉,以救兩日之饑;又雇馬、辦幹糧,以備行役。於是,五更隨諸樵夫往焉。時樵夫知予無聊,又有所攜,使萌不肖心,得財豈不多於所許?淮人依本分感激,豈亦有天意行其間乎?

樵夫偏念客途長,肯向城中為裹糧。

曉指高沙移處泊,司徒廟下賈家莊。

序言的意思是說:我與各位樵夫相見,慶幸能談得來。我把我們的困難跟他們說了,並答應隻要帶我們去高郵,就給他們優厚的報酬。還好,他們高興地答應了,說這裏不是通往高郵的路,必須住到城堡北門賈家莊去。我們住了一天,再籌劃到城裏去買米買肉,以救兩天沒吃飯之饑;又雇馬,準備糧食,以做好行路的準備。晚上樵夫們知道我們沒有依靠,又有財物,如果萌生不義之心,會不會索要比我許諾的更多的財物呢?但他們沒有,隻要了本分的東西並對我表示感謝,遇上這麼好的人,難道是天意嗎?厚許之:答應給他們優厚的報酬。導:帶路。賴:好處,這裏是還好的意思。見從:聽從。方:將,應該。卻:再,大。為:計劃,籌劃。糴(dí):買進糧食。焉:表示處所的代詞,指高郵。無聊:沒有依靠。所攜:指財物。不肖:不賢,不好,此處是不義的意思。淮人:揚州古屬淮地,故揚州人也稱為“淮人”。

樵夫偏念客途長,肯向城中為裹糧——偏:最為。客:客人,這裏指文天祥一行人。裹糧:攜帶幹糧,這裏是準備糧食的意思。這兩句是說:樵夫們最為擔心的是我們的路途遙遠,於是願意到城中為我們準備糧食。

曉指高沙移處泊,司徒廟下賈家莊——泊:船停泊,這裏指住下。這兩句是說:樵夫們天亮的時候指著高郵的方向叫我們移了住處,於是我們住進了司徒廟下的賈家莊。

和《脫京口》、《出真州》一樣,《至揚州》是由二十首七絕聯綴起來的組詩,當作一首詩來讀也未嚐不可。諸詩記錄了作者自從真州被逐出後,來到揚州城下,又離開揚州城的艱辛過程。從內容上說,這些詩是敘事詩,有的敘述生活沒有依托,有的記錄無處安身,有的記錄了被元軍追逐的驚險過程。二十首詩描繪了一幅宋末戰亂圖。作者在用詩歌記載這些亂世生活經曆時,更多地把自己的心理活動融化在詩句中,使這些敘事詩有了更多的情感成分和理性價值,也啟發了讀者對作者的命運加以更多的思考。同文天祥其他此類七絕詩一樣,詩歌語言明白易懂,常常援口語、方言入詩。由於有強烈的主觀情感投入和顯豁的主題,這類詩歌往往具有既明白曉暢又挺拔特立的特點。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