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培養好心態(3)(1 / 1)

第三節 寬容待人處事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不幸的事都是由於人們之間缺乏包容心而引發的。這些皆因人與人之間的不能容忍與不能包容,和愚昧是同樣的意義,而且這種愚昧,還是野蠻人和暴徒的愚昧;因為他們對於世間的事物認識不清,由隔膜而誤會,由誤會而發怒。

在法國流傳著這樣一則故事:有一天,邁克到法國旅行,在法國一個鄉村的小客棧裏開了房間。棧主領著他來到最清潔的一間房裏,然後很抱歉地告訴邁克說:“這房子裏沒有自來水和浴室的設備。”因此,邁克便罵法國人是退化的、不講衛生的野蠻人。接著他便得意地向那主人誇口道,在他的本國,無論大小旅館,每一間房都有冷熱自來水和浴室的設備,又說這並非是奢侈,乃是必需品。

然而,邁克的話並不是全對的,這些且不必說,那個老實的客棧主人,本想討好客人,現在卻適得其反,感覺非常痛心。可是,邁克所得到的優越性,不過是無限的誇大和虛偽的吹噓而已。

在我國也有一則故事: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天晚上在禪院裏散步,忽見牆腳邊有一張梯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違犯寺規越牆出去溜達了。老禪師也不聲張,走到牆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少頃,果真有一小和尚翻牆,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覺剛才踏的不是梯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傅並沒有厲聲責備他,隻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老禪師寬容了他的弟子。這是因為,寬容是一種無聲的教育。

寬容讓你獲得心靈的寧靜,錙銖必較的人往往不能獲得,而是失去更多。

彝陵之役時有人告發諸葛瑾裏通蜀漢,孫權堅定地說:“我與諸葛子瑜,可謂神交,外人流言不能間構。”陸遜坐鎮荊州抵禦蜀軍,孫權複刻了一枚自己的大印交給他,委任他全權處理與蜀漢交往之事。

孫權恩信屬下,用人不疑,不但會給屬下以更大的鼓勵,也會給屬下以更多的權威。這是因為無條件地肯定會無限地激發一個人的潛能。可以說,諸葛瑾與陸遜之所以能為東吳開創盛業,與孫權的充分信任是分不開的。

曾經有一個身材高大魁梧的人,他的臉被太陽曬得特別黑,而且在他的臉上還遺留著戰場上的痕跡,他邁著堅強穩定的步子走在市場上。有一個年輕的商人看到他走過自己的商店的時候,想顯示一下自己的搞笑本領,逗他的夥伴們笑起來,於是他就把一把垃圾扔向那個過路人,但是這個過路人並沒有因此而發怒,更沒有朝這邊看一眼,繼續邁著穩健的步伐朝前走去。當他走遠以後,旁邊的人對年輕的商人說:“你知道你剛才侮辱的這人是誰嗎?”

“每天有成千上萬的人從這裏經過,我哪有心思會認識他呢?他也隻不過是路過這裏的其中的一員。難道你認識這人?”

他旁邊的人對他說:“你連這人都不認識,真奇怪,剛才走過去的這人就是著名的軍隊首領馬力克·艾施圖爾·納哈爾。”

“是真的嗎?他是馬力克·艾施圖爾·納哈爾?就是那個不但敵人聽到他的聲音就四肢發抖,連獅子見到他都會膽戰心驚的馬力克嗎?”

那個人說:“對,正是他。”

此時,那個年輕的商人吃驚地說:“哎呀!我真該死,我竟做了這樣的傻事,等到他回去以後肯定會下令嚴厲地懲罰我,我趕緊去追他,向他求救,求他饒了我這一回。”

那個年輕的商人說完以後就朝著馬力克走去的方向追去,但是,事情並沒有像他想象的那樣,馬力克並沒朝家中走去,而是拐進了清真寺,這個年輕的商人便跟著他進了清真寺。年輕的商人見他在禮拜,等他禮完拜之後,年輕的商人走到他跟前低著頭說道:“對不起,我是剛才對你不禮貌的那個人。”

然而,馬力克卻對那個年輕的商人說:“向真主發誓,原先我是不來清真寺的,但是在我看到你太無知太迷誤,無緣無故地傷害過路人,正是為了你我才來這裏的,我為你而痛心。所以我來清真寺,想要祈求真主讓他引導你走正道,我並沒有像你猜測的那樣想嚴懲你。”

懷有寬容心態的人才會積極樂觀地生活,才會麵對困難,或是遇到危險的時候,頭腦冷靜,凡事都以大局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