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創設條件,讓孩子從成功的體驗中獲取自信。成功是樹立自信心的基礎,也能使幼兒更加充滿做事的信心。因此創設條件,讓孩子獲得成功,對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是非常有效的。幼兒存在個體差異,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還應注意到幼兒能力的特點,對不同層次的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不同要求的起點上,鼓勵支持孩子,幫助孩子獲得不同的成功,體驗不同的快樂,獲取共同的自信。如在“氣象角”活動中,針對幼兒的個體差異,我沒有作統一的要求,而是把活動內容分為三塊,一塊講解天氣預報,一塊畫天氣預報,另一塊剪貼天氣預報雲圖,同時提供了適合每項內容活動的活動材料,並分層次指導幼兒,滿足了不同能力幼兒的需要,保證了每位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發展,體現了成功的樂趣,獲得了自信,從而能夠傾注全部熱情和聰明才智,爭取新的成功。
3.提供機會,讓幼兒表現自己,提高幼兒在同伴群體中的地位,幫助幼兒建立自信。幫助成人做事是每一位幼兒都很喜歡的。通過做事,培養幼兒做事的積極性,幫助幼兒認識自我,增強自信心。根據孩子的能力特點,可適當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拿些作飯材料,幫助家人做點家務等活動內容,使幼兒感覺到你的信任,感受無比的榮幸,從而充滿更加願意做事的信心。愛好自我表現是每個孩子的特點,在自我表現的同時,幼兒會獲得自信。
總之,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它必須在實踐活動中通過幼兒的親身體驗和適當的教育形式才能形成。因此要在幼兒最樂於接受的遊戲活動中鼓勵孩子試一試、做一做,讓孩子由“我能行?”的思想轉變為充滿自信的“我行!”,充分認識自我、肯定自我,信心十足地邁向每一次成功!
4.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那種事事依賴、處處顧惜的孩子總是期待照顧,懷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反之,將孩子毫無準備地置於新情景之中,突然推向自立,也會使孩子受到挫折、喪失信心。因此,父母可以創設寬鬆的心理環境,允許孩子嚐試錯誤,放手讓孩子去想,去做;注意“君子動口不動手”似的指導,多提建設性的意見,少為孩子做不必要的幫助,每天給孩子簡單的任務讓他獨立完成。當然,在獲得能力的過程中,不能過分控製孩子,剝奪孩子選擇的權利,誤以為獲得能力是按成人意誌進行這樣、那樣的練習和學習。同時,也不能過分放縱,讓孩子一切自行其是。家長必須懂得,兒童自己能做什麼,不僅取決於他們的成熟程度,而且也取決於生活中的各種事物對他們的適宜程度。因此,父母從日常生活入手,適時、適宜地提出他們力所能及或稍克服困難就獲得成功的要求,給予獨立鍛煉的機會,才能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快樂,建立真正的自信心。
5.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激勵孩子樹立自信
最膽小怯懦的孩子,偶爾也會有大膽的舉動,也會做得很好,也許在常人看來這微不足道,但做父母的必須努力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閃光點,給予必要的乃至誇張的表揚鼓勵。同時,不要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值,要發展地看待孩子,肯定孩子的點滴進步,以此來改變他的一些不良行為習慣。而不是當孩子興衝衝地說:“老師說我進步了”,而家長卻說“你得意什麼,離好孩子的標準還差遠了”。或當孩子興衝衝地說“我考了A級”,而家長說“某某考了幾個A”等。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對做好孩子和考A級沒了興趣,缺乏信心。而父母多說一句“你進步了”,“希望下次多考幾個A”,將會對孩子的教育產生很好的效應。
心理學家貝爾納說“良好的方法使我們發揮天賦和才能,而拙劣的方法阻礙才能的發揮”。自信心的教育是一項複雜而長期的工作,要真正實現這種教育的價值,就必須從兒童生活的具體問題出發,讓幼兒在具體的生活中體驗自己的感受和變化。為使我們培養的人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教師和家長應充分認識自信心對人的成長的重要,保護幼兒的自信心,讓幼兒人人擁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