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構建現代市場倫理,必須借鑒現代西方市場倫理,發掘中國傳統經濟倫理思想中的積極成分,使之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倫理。
對於市場倫理,目前學界尚未對此作出一致的界定,更多的則是對市場倫理概念的概略描述。準確地認知市場倫理的含義,必須首先清楚市場的含義。由於市場是一個多學科多層麵的範疇,有著複雜的內涵和外延,因而市場倫理的意蘊也必然是多維的。依據問題的重要性和中國的現實,至少可以在三個層麵上對市場倫理作重點詮釋。第一,把市場看做一種社會經濟活動,市場倫理指的是這些活動中所體現的和用來規範活動本身的倫理原則。市場不僅包括買賣雙方的交換活動,也包含經濟人的生產、分配和消費等活動。在這些追逐利益的活動中必然蘊涵著人們對利益追求的道德觀念。第二,把市場看做一種經濟運行方式和經濟形式,市場倫理指的是這種經濟形式所體現的倫理觀念。市場經濟是與自然經濟、計劃經濟相對應的經濟運行方式和形式,它以市場為資源配置的基礎手段,並輔之以相應的基礎設施和係統工程,來組織和調控人們的經濟生活。這些組織和調控一定遵循著特定的倫理原則。第三,把市場看做一種經濟和社會製度,市場倫理指的是這種製度的建造和運作中體現的倫理思想。正如中國社會科學院章建剛先生所言,市場不僅是人類的交換行為,也是一套公共製度。作為製度的市場,不是天生的自然物,而是人的思想的外化,是遊離於人之外,並反過來規範、約束人的思想的產物。在此之中,自然會有製約人類行為的倫理規範產生。
市場倫理是伴隨著市場經濟而形成和發展的,市場倫理概念逐漸生成的曆史也是市場逐漸發育、發展的曆史。當今發達的市場經濟首先濫觴於西方,對市場倫理的研究也最初興起於西方。市場倫理和市場結構的構建可以追溯到17世紀的霍布斯、18世紀的洛克等人。在霍布斯看來,利益是道德的基礎,利己是行為的命令,而良心是對行為如何利己的內心的計算。“把所有各式各樣的人類的相互關係都歸為唯一的功利關係”,是霍布斯倫理思想的基本特征。由此,他建立了近代第一個利己主義的功利主義倫理,為新生的資產階級和市場發展提供了倫理動力。洛克則繼承和發展了霍布斯的功利主義倫理觀。
事實上,現代市場倫理在西方的成長和完善是多種學科、多個流派相互承繼的過程,也是眾多思想家不斷努力探索的結果。譬如功利主義,霍布斯和洛克都闡發過功利主義的倫理觀,但它作為係統的、論證嚴密的學說,是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由邊沁和密爾來完成的。譬如理性假設,歐洲近代倫理思想的一個基本特征是尊重理性,這是否定中世紀宗教信仰之後必然出現的傾向,而在康德的倫理學中,理性主義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譬如平等觀念,從文藝複興時期的馬基雅維裏,到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的代表伏爾泰和盧梭,再到大革命時期的托克維爾,平等精神逐漸走向成熟,走到了社會革命啟蒙的高度。譬如契約思想,早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就產生了有關契約的思想。至17、18世紀,洛克、盧梭和康德倡導的社會契約論成為西方主導的一種社會政治思想。譬如自由精神,在哲學、倫理、美學、政治和經濟等多個學科中,自由範疇都有相應的內容體現。經濟學方麵,洛克和亞當·斯密奠定了經濟自由主義的基本信念,特別是提出了“看不見的手”的著名論斷。譬如財產權利,資產階級自然法的代表人物格勞秀斯、霍布斯、洛克和孟德斯鳩,唯心主義法學思想的代表康德和黑格爾等人共同在理論上確立了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原則,構築了西方市場經濟緣起的一種基礎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