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漢景帝前六年至前七年 公元前151至150年(1 / 3)

第十一節 宮心計

景帝五年,為了維持和匈奴目前來說還算融洽的關係(至少他們七國之亂的時候沒有真正出兵),漢廷又派出了一位和親公主。此時匈奴大單於也已經傳到了第三代,冒頓單於的孫子,老上單於的兒子,軍臣單於。

內亂已除,太子已立,外敵休兵,多災多難的景帝朝在景帝三年到景帝六年之間度過了難得安定的三年,然而就在景帝六年末到七年初之間,一場大的政治風暴又向漢廷席卷而來。

發起這場政治風暴的人正是景帝自己,他幹了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廢太子。

漢廷這三年的平靜其實隻是表麵現象,其實內裏頭還是鬥的非常厲害,而這段時間爭鬥的焦點是宮鬥。

如今有關宮鬥的連續劇非常流行,大家都覺得這裏頭非常有意思,其實宮鬥的核心無非就是為了爭一個皇後或者太子的位置,而宮鬥的過程中講究的也就是:身子,腦子,兒子以及身邊的幫手。

景帝後宮的宮鬥現在主要在三個人之間展開,分別是薄皇後、栗妃和王美人。

薄皇後雖然貴為皇後,但其實是這場宮鬥中最弱的一方,四方麵沒有一丁點兒的優勢:不受景帝的喜歡,也沒有權謀鬥爭的腦子,多年無子,薄家本就人丁淡薄,薄太後死後薄家的人在朝中毫無勢力。

所以薄皇後是第一個倒下的,把她鬥倒的是栗妃。

栗妃的優勢很多,她是景帝最喜歡的妃子,生有三個兒子:劉榮、劉德、劉閼。劉德是景帝諸子中讀書最好的,深受景帝喜愛;劉榮是景帝長子,甚至已經是被封為了太子。

另外,栗妃還有竇嬰在給劉榮做老師,間接又和竇家的勢力綁到了一起,可謂是如日中天。

隻可惜具備了如此之多優勢條件的栗妃卻是個蠢的要死的女人,兒子當了太子之後就覺得自己已經成為了最終的大贏家,飛揚跋扈做下了不少蠢事,最終不但自己鬱鬱而死,連兒子也被害得丟了太子之位,自殺身亡。

栗妃做的第一件蠢事就是鼓動景帝廢皇後。

薄皇後無寵無子,根本就是一個完全沒有威脅的對手,劉榮已經做了太子,隻要把他穩穩的扶上皇位,栗妃的地位就一定穩固了。而栗妃卻認為自己兒子已經是太子了,自己怎麼也該當皇後,執著於這個皇後的虛名,千方百計要景帝廢了薄皇後。

殊不知“傷敵一萬,自損八千”,栗妃在全力廢掉薄皇後的過程中也傷了自己,她讓景帝看出了她的心狠手辣以及愚昧無知,所以廢了薄皇後之後也沒有封栗妃為皇後。

由於有呂後的前車之鑒,西漢的皇帝最怕出現的就是“子弱母壯”,認為這種情況會危害國家,劉榮本也是懦弱的人,他即位之後如果有栗妃這樣跋扈的母親,難免不會再出現呂後當年亂國的情況,這是景帝最擔心的。

當然,栗妃這個蠢女人論權謀當然遠遠不能和呂後相比,但她的表現確實開始讓景帝起了廢立之心。

栗妃做的第二件蠢事是得罪館陶長公主劉嫖。劉嫖在漢廷是什麼地位?她是景帝和梁王的姐姐,竇太後的女兒,朝廷中最重要的幾個人都和她扯著關係,她說話的分量非常重。

長公主想穩固她們家長久的勢力,所以就想讓自己的女兒陳阿嬌嫁給栗妃的兒子太子劉榮。古時候表親之間結婚是很常見的,被認為是親上加親的大好事,堂親之間倒是不讓結婚。

對於栗妃來說,這本來是天上送餡餅的大好事,有竇嬰的存在她已經和竇家有了一絲的關係,但竇嬰雖然在朝廷中地位極高,在竇家中的地位卻遠遠不及長公主。如果栗妃能和長公主再結親,那麼就是徹底的和竇家融為一體,甚至是連竇太後說不定都要幫她了,以讓劉榮太子的地位更加穩固。

可是,愚蠢的栗妃拒絕了長公主的提親。她的理由也很幼稚,長公主為了巴結景帝,經常給她這個弟弟送各種各樣的美女,景帝有好多得寵的妃子都是長公主送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