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 室町亂戰山河碎 平民梟雄村中出》(1 / 2)

公元1537年,是至今仍采用年號紀年的日本天文六年。初春,三月間,久違的碧色又開始重新粉刷這一撇狹長。這片島嶼的實際掌控者-室町幕府,在風雨飄搖之中剛剛過完了它的兩百歲壽辰。然而,第十三任征夷大將軍足利義晴,作為當時日本的最高統治者,日子可是越來越難過了。

征夷大將軍有著“武士之首”的稱呼,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力,這世上,還會有什麼事,能讓他如此的愁眉不展呢?

讓時間回到70年前。當時,第八任幕府將軍足利義政雖已年過而立,但仍膝下無子,不再對育養子嗣抱有希望的他,隻得無奈地把他的弟弟足利義視冊封為正式的將軍繼承人。本來將軍之位可以就此平穩的過渡下去,可不久後,他的第一個兒子-足利義尚,卻出生了。

矛盾就此凸顯。義政想讓弟弟義視放棄繼承權,好讓自己的兒子繼位。可這塊肥肉都已經吃進了嘴裏,豈有再吐出來的道理?而且義視獲得了幕府管領細川勝元的全力支持,管領可是幕府官員體係中的最高職,有著“半將軍”的稱呼,依靠地方上各大名的勢力才建立起來的室町幕府政權,縱使尊貴如將軍,也無法對管領說一個“不”字。

正當他不知所措的時候,他的夫人給他出了一個主意,一個美麗的餿主意:召集各地方的大名入京,用武力驅趕義視。

這一招無異於飲鴆止渴。東漢末年,為結束宦官的專權,袁紹與外戚何進密謀誅殺所有宦官,也想出了這樣一條類似的以毒攻毒的方法:召集地方軍閥勢力入京剿滅宦官之禍。西涼軍董卓率先領兵進入洛陽,宦官倒是很快被殺滅幹淨,可漢朝的皇帝也變成軍閥手中的傀儡一個了。

幕府將軍足利義政倒是得此真傳,他讓幕府所司山名持豐支持自己的兒子義尚,所司在幕府中是僅次於管領的職位,其勢力也是非常之龐大。於是,在公元1467年,細川家和山名家,集合了將近30萬大軍,在京都開始了一場長達10年、曠日持久的大混戰。

這場發生在應仁年間的大混戰,史稱“應仁之亂”。它打破了京都的繁華,打掉了征夷大將軍的威嚴,打碎了日本的統一,也打開了封閉已久的各地方勢力的野心。

從此,幕府將軍失去了如“西周武王”一樣統禦天下的能力,僅僅保留著一個“東周天子”一般的名頭,坐觀諸侯紛爭。

日本戰國亂世,就此拉開了序幕。

(室町幕府曆任將軍及其關係圖)

這是足利義晴登上將軍之位的第十七個年頭了,不,應該是被放在了將軍大位上比較合適。在他之前的好幾任將軍,都是被有實力的守護大名擁立上位或被廢黜的,他的父親也是被大名趕下將軍之位後、在流放的途中鬱鬱而終的。

當足利義晴被接入京都的將軍禦所的那一刻,他清楚的明白,他所擁有的,隻是這一屋一院的繁華,而出了這個禦所,他無法命令任何人。

“難道幕府的未來,終究還是要交給這幫草莽之人?”

靠著天守閣的窗台癡癡的向東望去,目光一直掠過了琵琶湖,在那裏、是尾張。

(琵琶湖位於京都以東,是日本最大的內湖,有“淡海”之稱)

與此同時,尾張國(今愛知縣西)的一個貧苦農戶彌右衛門,最近倒是又喜又愁。喜的是伴著春日裏的第一抹陽光、他的兒子出世了,取名為“日吉丸”,既是隨著太陽的初升而出生,也有著平安吉祥的寓意,這,便是日後的“天下人”-豐臣秀吉。可愁的是,他已經有一個女兒阿友,現在又多了一個兒子,撫養一家四口,這對一個普通的農民來說,實在是太力不從心了。

好在,彌右衛門還有一個可以賴以為生的副業,對他這個連姓氏都不配擁有的貧苦農民來說,於有戰事爆發之時、在領主的招募下跟著一起去打仗,不僅可以得到糧食和賞錢,有時還能弄到些戰利品,這不失為一個謀生的好手段。就這樣,他便成為了尾張國大名、號為“尾張之虎”的織田信秀手下的一個臨時士兵,一個負責使用槍炮的雇傭兵,鐵炮足輕。

“爸爸什麼時候才能回家?我還想繼續聽他說打仗的故事呢!”

“這種危險的事情,有什麼好聽的。等你長大了,可不能和你父親一樣去當什麼足輕。”

母親阿仲對兒子的這般興趣,倒是非常排斥的。

“可爸爸說,從海外蠻夷傳來的鐵炮是越來越厲害了,老遠的地方就能打穿鐵甲,這可比明國來的銅火銃神奇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