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姓曾,名參,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山東平邑縣)人。拜孔子為師後,他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此人品德高尚,孝順父母。孔子認為他可通孝道,經常和他一起討論關於孝的問題,為後人留下許多關於孝的言論。

從小時候起,曾子就勤奮、好學,又特別懂事。俗話說,“寒門出孝子”,此話在曾子身上得到了驗證。別看曾子小小年紀,到地裏幹活一天也不耽誤,生怕母親累出毛病;回到家裏,不是收拾屋子,就是打掃院子,盡量減輕母親的負擔。夜深了,他還在昏暗的燈光下,陪著母親說說話,才去睡覺;晨曦微露,他就起身給母親熱水,供母親洗漱之用。

有一次,他吃過午飯便到山裏砍柴去了,母親一個人在家裏。他剛去不久,家裏忽然來了幾個客人,當時家裏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用來招待客人。母親著急,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唉,要是曾子這時候能夠回來幫我一下就好了。”她這樣想著,並在心裏焦急地盼望著兒子的出現。可是等啊等,等了好長時間,還不見兒子的身影。情急之中,忽然想到了一個辦法,她知道母子的血脈是相通的,於是就用牙齒將自己的一根手指咬破。果然,曾子在山裏忽然感到一陣心痛,他料想家裏一定是發生了什麼事情,就急忙挑著柴回家。回到家裏,客人還沒有走,曾子便幫著母親招待客人。待客人走後,曾子跪在母親膝前,請母親告訴他為什麼家裏來了客人他會心痛。母親便向他解釋道:“因為客人來了以後,家裏沒有招待客人的東西,我見你尚未歸來,就咬破手指,我想你必定會有感覺,能早點回來,幫助招待客人。”

故事中的“齧指心痛”,實際上是一種心靈感應,曾參每每心痛,體現了一種思念之心,骨肉之情。其實父母與子女之間就應該心連心,心印心,心貼心。

曾子積極推行儒家主張,傳播儒家思想。他的修齊治平的政治觀,省身、慎獨的修養觀,以孝為本的孝道觀影響中國兩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極其寶貴的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是當今建立和諧社會的豐富的思想道德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