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棄官尋母(1 / 1)

朱壽昌,字康叔,北宋天長同仁鄉秦欄人。他的父親是宋仁宗年間的工部侍郎,壽昌庶出,其母劉氏出身微賤,是朱巽之妾。

朱壽昌幼時,劉氏被朱巽遺棄,從此,母子分離。朱壽昌長成之後,蔭襲父親的功名,出而為官,幾十年的仕途頗為順利,先後做過陝州荊、南通荊、嶽州知州、閬州知州等,然而他一直未得與生母團聚,思念之心縈縈於懷,以至於“飲食罕禦酒肉,言輒流涕”。母子分離後的50年間,他四方打聽生母下落,均杳無音訊,為此他燒香拜佛,並依照佛法,灼背燒頂,以示虔誠。宋熙寧初年,聽人傳說他母親流落陝西一帶,嫁為民妻,他又刺血書寫《金剛經》,並辭去官職,與家人遠別,千裏迢迢,往陝西一帶尋母,並與家人道:“不見母,吾不返矣。”精誠所至,朱壽昌終於在同州找到了自己的生身母親。當年母子分離時,壽昌尚年幼,50年後重逢,老母已七十有餘,壽昌也年過半百了。原來,壽昌母劉氏離開朱家以後,改嫁黨氏,又有子女數人。壽昌視之如親弟妹,全部接回家中供養。有人將朱壽昌棄官尋母之事上奏宋神宗趙頊,宋神宗得知後,責令官複原職,同時,名公巨卿如蘇軾、王安石等爭文詩為讚美其事。蘇軾曾有詩雲:嗟君七歲知念母,憐君壯大心愈若,不受白日升青天,愛君五十長新服,兒啼卻得償當年……感君離合我酸辛,此事今無古或聞……王安石詩雲:彩衣東笑上歸船,萊氏歡娛在晚年,嗟我白頭生意盡,看君今日盡淒然。從此,朱壽昌棄官千裏尋母之事遍傳天下,孝子之名得於遐邇。朱壽昌官至司農少卿、朝議大夫、中散大夫,年七十而卒。其棄官尋母一事,曆代廣為流傳。天長秦欄舊有朱孝子墓,明弘治年間,曾立碑於墓側,嘉靖年間,建孝子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