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在口才上有一套獨特的理念,這些理念讓他的演講才能得以得到世人的認可。
我們要從中很好地學習,會獲得激勵,以口才上的功夫成就自己。
第三能量書中說卡耐基走向了演講之路,這個能量書在於談談演講與談判的製勝關鍵!
卡耐基發現,克服談話與演講中畏懼與膽怯的心理,並找到勇氣和信心,這一點是重中之重。還在“戴爾·卡耐基課程”開講之前,他就做過一個調查,請大家來談談上課的原因以及獲得的啟發。卡耐基得到這樣的結果,很多人的中心願望與基本需求是一致的,他們這樣認為:“當我站起來講話的時候,會由於害怕而不自在,我不能清晰地思考,不能集中注意力。現在要得知,要取得自信,在站立起來時有邏輯地闡述自己的觀點,並且讓富有哲理的語言使人信服。”
卡耐基認為,在演講與談判中,要達到這種效果,需要注重很多方麵。
卡耐基說,受訓者應該讓自己投入到未來的形象之中,並努力使之成為現實。自信和流暢的說話能力對一個人來說很重要,能讓一個人增強在事業上的成功。一度擔任“國家現金注冊公司”理事會會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席的艾林先生,發表了一篇名為《演說與領導在事業上的關係》的文章,他說:“在商業之中,很多人是在講台上得以重視的。”這使得卡耐基的學員以此為激勵,從而侃侃而談。在卡耐基的學員中,有一位亨利·柏萊史東先生,他是美國舍弗公司的總裁,他說:“和他人有效地談話,並獲得他人的合作,是我們升職的一種正能量動力。”
卡耐基說,原來多次環球旅行過,以語言的能力贏得全場讓自己很快樂,這是一股力量感,一種強勁的感覺。卡耐基設想自己麵對著觀眾,那種滿懷信心,感受著離開講台時溫馨的掌聲。
卡耐基的一個朋友威廉·詹姆斯,他是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他寫下幾句話,這幾句話對阿裏巴巴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如果對結果關心,就必然會完成;如果渴望做好,那就會做好;如果渴望致富,那就會致富;如果想博學,就能博學;隻有如此,你才能全心全意地去做渴望的事情,而不是浪費時間去做其他的事。”
正是這種在與人對話中需要自信和勇氣,很多學員參加卡耐基的“有效說話”課程,是訓練泰然的風度,以至於能夠頭頭是道、伶牙俐齒,讓家人、朋友、事業夥伴與顧客刮目相看。
這種課程的練習,能影響到性格。卡耐基谘詢過大衛·奧門醫師,大衛·奧門醫師認為:“就心理與生理健康的觀點來說,當眾演說練習的好處在於培養一種能力,使人能夠看到腦海與心靈。在他人麵前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意念時,在用心時會發覺真實的自我。”這會讓一個人在與別人說話時自信心增強,性格也會變得溫和而又美好。
我們得知,幾乎所有人都要當眾講話,卻不明白它在健康上的好處。這會讓人神清氣爽,是以前感覺不到的。
在交談之時,就應該把眼光放在增加信心和做有效事的目的之上。這不會讓努力白費,會取得成績。
卡耐基說,在一個人發表演講時應該心態輕鬆愉快,必須要把決心用在每一個字詞上,這樣才能達到言簡意賅的程度。卡耐基舉了一個故事:
有一位青年人,他現在已經是商業中的傳奇人物,可是在大學時他常常由於言辭而失敗。老師規定五分鍾的講演,他卻堅持不到一分鍾,就匆匆忙忙地下台。這位青年學生卻不願就此失敗,他決定要做一位優秀的演說家,他經過努力,最終成為了政府的經濟顧問,這個人就是藍道爾。藍道爾有一本著作叫《自由的信念》,他在書中指出,我的演講通常是排的滿滿的,出席的場合很多,我曾經到密西根州的艾斯肯那巴發表演說,還和米基·龍尼下鄉做慈善講演,和哈佛大學校長柯南與芝加哥大學校長胡欽斯下鄉宣導教育。我明白聽眾想要聽到的是什麼,對他們渴望如何講出來也有一定的見解,我告訴他們其中的竅門,那就是:隻要樂意去學,沒有會學不到。
卡耐基說到此,認為,很多參觀者與藍道爾先生有相似的看法。在努力成為溝通強者之前,意誌很關鍵,要能讓意誌改善溝通。
在卡耐基訓練班裏,有一個房租建造商,不過這個房屋建造商並不滿足於自己的職業,他想成為“全美房屋建造協會”的發言人。他還想環遊美國,告訴人們他在房屋建造業中所遇到的問題和獲得的成就。他要達到這些,是需要演講的,難免會遇到一些地方性的問題。在他準備演講之時,他不會錯過上課的時間,結果進步很快。通過兩個月的培訓,他已經成為了班上的優秀者,還被選為班長,這個人的名字是哈佛斯蒂。一年之後,導師這樣說:“我幾乎忘記了哈佛斯蒂這個學生,有一天早晨,我打開《維吉尼向導》,竟然發現了他的一張照片和一篇讚譽他的文章。”
對於此,卡耐基說,要想成功要具備這樣的條件:用欲望提升熱情,用毅力削平高山,還有要相信自己能夠成功。
在卡耐基的演講口才訓練班裏,有這樣的一個規定:要求學生至少要在同學麵前演講一到兩次,這是為什麼呢?
卡耐基認為,如果不當眾說話,就不會在大庭廣眾麵前演講好的,就好像一個人如果不下水便不會遊泳一樣。
卡耐基講到這樣的一個故事,他說蕭伯納會在當眾演講時聲勢奪人,蕭伯納有這樣的一句話:“我會用我學習溜冰的方式來演講,不至於我當眾出醜,從而讓我覺得習以為常。”在年輕時,蕭伯納是很害羞的,在他去拜訪他人時,往往會在門外走了一段時間,才有膽量敲別人的門。蕭伯納關於這一點說:“有很多人會為這樣的害羞而感到痛苦,甚至是覺得羞恥。”最後,蕭伯納用最好、最快、最有把握的方式克服了這種羞怯、膽小與恐懼,蕭伯納決定把自己的弱點變成強有力的優點。便去參加了倫敦的一個辯論會,而且還熱心於社會運動,到處演說。後來,蕭伯納成為了二十世紀上半葉最有信心、最出色的演說家之一。
這裏是卡耐基認為的演講與談判的製勝關鍵之一,卡耐基還說,演講與談判的機會到處都有,你要在公眾聚會裏,勇敢地站立起來,才能讓自己出人頭地。在參加會議時,要灑脫一點。並且還要參加相應的團體活動,隻要我們多用心關注身邊的事情,就能發現,沒有什麼商業、社交、政治、事業以至於鄰裏間的活動是你不用舉步向前、開口說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