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內部因素
1、壓力:當人受到壓力時,就會分泌腎上腺素,為對付壓力而做準備。如果長期受到壓力,人體新陳代謝的平衡就會遭到破壞,皮膚所需的營養供應趨於緩慢,色素母細胞就會變得很活躍。
2、荷爾蒙分泌失調:避孕藥裏所含的女性荷爾蒙雌激素,會刺激麥拉寧細胞的分泌而形成不均勻的斑點,因避孕藥而形成的斑點,雖然在服藥中斷後會停止,但仍會在皮膚上停留很長一段時間。懷孕中因女性荷爾蒙雌激素的增加,從懷孕4-5個月開始會容易出現斑,這時候出現的斑在產後大部分會消失。可是,新陳代謝不正常、肌膚裸露在強烈的紫外線下、精神上受到壓力等原因,都會使斑加深。有時新長出的斑,產後也不會消失,所以需要更加注意。
3、新陳代謝緩慢:肝的新陳代謝功能不正常或卵巢功能減退時也會出現斑。因為新陳代謝不順暢、或內分泌失調身體處於敏感狀態下,使色素問題加劇。便秘會形成斑,其實就是內分泌失調導致過敏體質而形成的。身體狀態不正常的時候,紫外線的照射也會加速斑的形成。
4、錯誤的使用化妝品:使用了不適合自己皮膚的化妝品,導致皮膚過敏,在治療的過程中如過量照射到紫外線,皮膚會為了抵禦外界的侵害,在有炎症的部位聚集麥拉寧色素,這樣會出現色素沉著的問題。
二、外部因素
1、紫外線:照射紫外線的時候,人體為了保護皮膚,會在基底層產生很多麥拉寧色素。所以為了保護皮膚會在敏感部位聚集更多的色素。經常裸露在強烈的陽光底下不僅促進皮膚的老化,還會引起黑斑、雀斑等色素沉著的皮膚疾患。
2、不良的清潔習慣:因強烈的清潔習慣使皮膚變得敏感,這樣會自己刺激皮膚。當皮膚敏感時,黑色素細胞會分泌很多麥拉寧色素,當色素過剩時就出現了斑、瑕疵等皮膚色素沉著的問題。
3、遺傳基因:父母中有長斑的,則本人長斑的概率就很高,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就可判定是遺傳基因的作用。所以家裏特別是長輩有長斑的人,要注意避免引發斑重要因素之一的紫外線照射。這是預防斑必須注意的,還要多使用適合自己膚質的美白化妝品。
雀斑的形成
雀斑是一種常見的色素障礙性疾病,褐色或深褐色的小斑點,呈群集或分散狀,好發於麵部、頸部及手背等暴露部位,亦可發生於胸、背部。具有一定的遺傳因素,當然不一定遺傳於你的父母,也有可能隔幾代遺傳的。通常18歲以前長的雀斑都被認為是遺傳因素造成的。而且常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多。本病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且與日曬關係明顯,其色素斑點的數目、大小、顏色取決於吸收日光的量及個體對日光的耐受性,夏季日曬增多時,斑的數目也相對增多、形體大、且顏色也比較深。尤其是青春期雀斑發病可達到最高峰期。冬天日曬減少時斑點會變淡但是也不會完全的消失。
雀斑是指眼金眼睛周圍到臉頰附近,約有半粒米大小的淡褐色或褐色的色素斑點。雀斑通常是集結在一起而形成的,其中會有少數暗褐色的斑點混在一起。
雀斑的判斷
雀斑:為棕褐色、淡黑色芝麻大小的圓形或橢圓形斑點,表麵光滑,多發於暴露部位,以麵部多見,易發於肩背部,它的色斑與常染色體有關,皮損處黑色素細胞經日曬後能迅速產生黑色素顆粒,沉積於局部,形成雀斑。(成因:遺傳)本病在兒童期開始發病,隨年齡增長而數目增加,顏色加深。一般多在青春期顯露或加重,雖不癢不痛,卻影響了容貌的美觀。因此,很多人都想了解雀斑是怎樣形成的、有無遺傳性、怎樣治療等問題。
雀斑的病因尚未完全搞清,一般認為是有遺傳性的,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具有家族性,如果父母一方有雀斑,那麼子女發生雀斑的機會約為二分之一;有時還可見到上下兩代人在同一部位發生雀斑。白種人的遺傳幾率要比黃種人高,黑種人幾乎不發病。在歐美的一些地區,紅發或金發碧眼的人種,顯著的雀斑遺傳幾率非常高。
雌激素水平失衡--女人最常見的是黃褐斑,斑點的生成首先與女性肌體本身的疾病和腺體有關,如卵巢、乳腺、腦垂體等關係密切,因為這些器官都分泌雌激素,一旦這些器官發生病變,體內激素就會失去平衡,表現在臉上就是長出色斑。多見於長期服用避孕藥、患有盆腔炎、子宮肌瘤等症的婦女。
護膚品含金屬成分多--還有一些人長期使用含鉛、汞等化學金屬成分多或者是添加香料的護膚品,這些化學成分具有吸光的作用,很容易引起皮膚的黑色團。另外,一些人不知道這些產品很容易在高溫下變質,外出經常把護膚品丟在車後排,使用變質的產品後皮膚會發癢,一見光就會長色斑。
過度化學脫皮--些人為了美白,通常做一些化學脫皮,讓皮膚的表皮角質層脫離,以為做得越多越好,實際上做得太頻繁,皮膚對光就越敏感,變得幹燥,太陽曬一曬馬上就會起紅疹,出現色素沉著反而比原來更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