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觀念變化是興建宅院的社會基礎(1 / 2)

山西宅院群落的出現,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產物,是明清兩代特別是清代以來山西商民巨額資產積累的外在表現,同時也是商品經濟與封建政權緊密聯係、官商階層相互支持共同發展的產物。

可以說,明代以前曆代封建政權限製商人的政策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改變,所以14世紀前,中國具有規模的建築物基本上都與政權和政治關聯。西周時期,各諸侯國都不能築城設防,但春秋戰國長期的戰爭紛擾,使得中央集權統治大大削弱,各諸侯國修城築門,征伐無已,禮崩樂壞,天下大亂。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帝嬴政滅了六國,一統天下,此後便大規模地“墮壞城郭”,“夷去險阻”,拆小城而建大城,留下了“萬裏長城”這樣的宏偉工程。秦以後的一千五六百年,學而優則仕,每個地方最好的建築物仍是公室建築和官員宅第,民間建築仍然受到極大的限製,富有者可以出資蓋建廟觀,興辦公益事業,卻不能隨心所欲修建自家的居室宅第。

宋朝以來,反對“重農輕商”的士人不斷增加。南宋永嘉學派的代表人物葉適,反對並批判空洞無用的理學,主張功利之學,提倡“通商惠工”,以國家之力扶持商賈,發展工商,流通貨物。葉適的言論代表了南宋以來一部分務實之士的思想傾向。明朝後期,重商觀念在山西、安徽、廣東的一些地方占據了上風,萬曆《新會縣誌·風俗記》載:廣東新會一帶,正德、嘉靖之前,做官的人回家鄉,不帶錢財兩袖清風者,鄉裏近鄰都前來慰勞,對其人品操守稱羨肯定;如果是貪官汙吏,則鄉鄰恥於相問。而這以後,情況發生明顯的變化,做官的人回家,如果一物不取一物不帶,鄉人就會譏笑其清白無物。16世紀初,人們還是以做官清廉正直作為判斷好壞的基本標準,幾十年之後,卻以資產多少來評價一個人的能力,這就意味著社會商品意識的增加。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李贄,公開以異端自居,對封建傳統教條和假道學進行大膽的抨擊,提出“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的見解,重視功利的思想顯而易見。山西柳林縣的一份《楊氏家譜》裏寫著:“天地生人,有一人莫不有一人之業……本業者,所身所托之業也。假如側身士林,則學為本業;寄跡田疇,則農為本業;置身曲藝,則工為本業;他如市塵貿易,魚鹽負販,與挑擔生理些買賣,皆為商賈,即商賈即其本業。”認為經商就是正當的事業,值得為之終生奮鬥,這是社會觀念的一次大轉折。正是在這種觀念指導下,才出現了一大批遨遊商海、牟取商利的商界精英。

清代以來,山西人經商最為普遍,門第幾代清白的山西籍大學士祁寯藻,早年閱讀《史記·貨殖列傳》有感,寫下了“大賈富一國,中賈富一鄉,小賈爭錐刀,亦能充蓋藏”的詩句。這位官宦書香門第出身的人,對時人經商並不輕看,認為商人的經濟活動對社會的發展關係重大。到了清代中後期,近代改良主義者鄭觀應在其《盛世危言》中大聲疾呼,商務活動事關國家興衰:“商務者,國家之元氣也;通商者,疏暢其血脈也。”“士無商則格致之學不宏,農無商則種植之類不廣,工無商則製造之物不能暢。是商賈具生財之大道,而握四民之綱領也。”也就是說,中國自古以來,農、工、士、商四民等級森嚴,而商民地位最為低下;明清時期,社會結構發生了大的變化,由於商業經濟的發展,許多人不再心甘情願地苦守清貧,不願在科考的獨木橋上皓首群經,他們勇敢地棄儒從商,堅定地走上了富國富民的經商之路。

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是個漸進的過程。明朝初期,太祖朱元璋出於掃清元蒙殘餘勢力和鞏固朱明王朝的政治需要,從洪武三年(1370)開始,在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的長城沿線,屯集重兵,駐守邊關,初設遼東、宣府、大同、延綏四鎮,繼設寧夏、甘肅、薊州三鎮,又加太原、固原二鎮,合稱“九邊”駐防。政府鼓勵商人輸送米糧給邊塞軍隊,換取食鹽專賣,而控製鹽鐵山川資源的國家政權,視邊防軍情的輕重緩急,定期或不定期召商輸糧,解決邊地缺餉的問題。這項政策對相鄰九邊的省份更加有利,山西、陝西商人就是在“開中”之後,以臨近邊鎮的“地利”優勢,捷足先登,成為國家第一批有合法身份的官商。清代著名啟蒙思想家徐繼畬在其《誥封武翼尉周公樸齋八十壽序》中寫道,雁、代以北為古邊陲,保塞之民多貧瘠。在漠南漠北經商者,往來如內地。陝西北邊是河套地區,山西邊外是察哈爾、歸綏邊地,乾隆中期在內蒙設置七廳,行政上歸屬山西行省,三晉之人往內蒙經商服賈者尤其多。忻州人周樸齋,少時隨家人移至薩拉齊廳,15歲獨立謀生,“勤苦治生,粗能溫飽”。“不數年而少有,又不數年而富有。迨公年四十餘,已累貲巨萬矣”。“方公壯年時,勤瘁治生,冒寒暑往來塞外,手足皴裂,麵目黧黑,雖少藉先世貴基而繼長增高,皆由於拮據經營而來得之。亦不易矣。得之難,惜之必甚”。周樸齋思念故土,晚年回到忻州,築室修屋,與其兄複齋“白首同居,怡怡無間言”。宅院建好了,遂教諸子操文武業,次子周如南入州庠,以縣教諭候選;三子周召虎,道光癸卯科武舉人,議敘遊擊;周樸齋誥封武翼都尉,年已76歲。周樸齋一家成為晚清時忻州屈指可數的富室,並且被徐繼畬視為富人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