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華夏民居分類(1 / 2)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宋)歐陽修《蝶戀花》

明清時期,中國民居建築發展到了全盛,興建園林宅第成為一種社會風氣,宅院文化的精深博大、雅俗共賞和建築物的表達方式,都達到了一定高度。清末震鈞的《天咫偶聞》,記錄了京城權貴勳戚的住所情形,“內城則院落寬闊,屋宇高宏。門或三間,或一間,巍峨華煥。二門以內,必有聽事。聽事後又有三門,始至上房。聽事上房之巨者,至如殿宇。大房東西必有套房,名曰耳房。左右有東西廂,必三間,亦有耳房,名曰盝頂。或有從二門以內,即回廊相接,直到上房,其式全仿府邸為之”。類似的建築盛況,從北到南都有跡可尋,不過建築風格方麵的差異也是非常明顯的。20世紀八九十年代發行了一套“民居”郵票,深受人們歡迎,其中山西大宅院、北京四合院與皖南民居的影響較大,也是現存民居建築中保存最好的幾個民居建築區域。

人文地理氣候環境方麵的差異,一定程度上支配著、影響著建築形式。依據地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的地貌特征和山脈、河流的走向,全國的民居建築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區域類型:一是北部,即黃河流域廣大地區的北部民居;一是中部,即長江流域以江浙皖地區為典型代表的江南民居;一是東南部,即廣東、福建等地的客家民居建築。每個大的區域類型中,又可以析出幾個分支,如北部地區的民居建築,山西與北京、河北、內蒙、東北等地區又有差別。而同屬長江流域的幾個省份,下遊的江蘇、浙江與上遊的四川、中遊的湖南等省,民居建築上的差別也是很大的。

地理環境、地方氣候、人文特點是造成南北方宅院建築風格差異的主要因素。從曆史上考察,宋金南北對峙開始後,南方與北方的文化差異逐漸形成,元、明、清三代,江南沿循了宋代的遺風,出現了一大批奢華的園林式民居建築,諸多崇尚自然、靈性十足的水鄉民居聚落點。尤其是16世紀以來,東西方文化開始對接,中國的民居建築在風格和內容方麵發生了大的變化,如東南地區的舟山、澳門的洋房和江南揚州民居中的西洋仿飾風格,京城皇帝娛樂養性的圓明園等等。廣大的北方地區,則在異族複古思潮的驅使中,發展了表現尊卑、主次、內外、血緣等傳統人文特征的民居建築。特定的環境,特定的條件,決定了山西宅院與其他地區宅院的差別。

民居建築中,庭院建築是漢民族最常見的居住形式,也最能體現中國傳統建築的文化內涵。這種建築,一般中軸突出,左右對稱,中庭開闊,圍合嚴密,稱為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國北方民居的代表性建築,其布局特點是充分利用院子的空間,在四周蓋建堂屋、廂房和廚房等,設定中軸線,南向為正房,北向為倒座,兩側為廂房,內院是住宅的中心。門窗都向院子裏開,對外盡可能不開窗戶,體現了宗法倫理的嚴整,也體現出人們較為封閉的思想觀念。四合院以北房為尊,由長輩居住;子孫輩們則居住在位於北房兩側的廂房。四合院的居室布局尊卑有序,形成明顯的秩序等級,體現出中國傳統社會中家族宗法製度的特定意義。同時,受氣候地理條件以及居住者習慣愛好的影響,庭院建築的布局格式呈豐富多彩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