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戰場混雜(三)(2 / 2)

範勉素來清高自傲,是個傲骨錚錚、倔強至極的儒家文士。他橫眉冷目得厲喝著大宦官:“我本來就是大明朝臣!一條命都是皇上的,替皇上擋死也是天經地意!我甘之若飴。哪兒是你們這種詭譎陰私的奸宦能懂的?我替皇上能擋一會兒是一會兒,我雖是清流文臣也不怕死。你再這樣驕橫跋扈下去也命不長,我在地獄等著你!”

他忽然目光有些散亂,聲音有些哽咽,放緩了口氣說:“伍懷德。我有個女兒叫範瑛。你如果能活著見到她,就轉告她我對不住她,但不悔。今天我為保護皇上而死,就是大明朝最忠君的忠臣。她就是忠臣之女。朝廷和皇上會看在我為國盡忠的份上厚待她的。這也算是我為‘毒殺梁王’補償於她。讓她好好利用這個忠良之後的名聲為自己謀劃吧!嫁個好人家,好好過日子吧!”

說完,他再也沒有回頭,帶領著一班主動衝出來的侍衛們迎上了敵軍。大喝道:“大明皇帝在此,你們誰敢冒犯天威,必被天懲!還不快退下!”

領軍追逐的一位韃靼萬夫長轉馬衝向了他。他抽出一柄雪亮的長鐵刀。舉在空中,狂風掠過,一刀飛鴻,如天上亮絕豔絕的白色虹光。之後,兩馬交錯,範勉身首異處,摔落馬下。

——元熹帝北巡。在兵部尚書殉國,五營兵馬司指揮使嚴正戰死,禦馬大太監劉誨被處死,龍華閣大學士內閣輔相範勉也死於戰場。這是“虎敕關之變”裏死亡的最著名的幾名大明朝臣。這裏麵,僅有範勉是個清流儒士。後世文人們尊稱他為“文烈義士”。

萬箭如雨,馬快如電,伍懷德側臉看著他的屍體跌落馬下。眼裏不知道是憐憫還是悲戚。他飛馬追上朱元熹,舉刀替他撥開了一隻箭,高聲道:“皇上,範勉為國戰死了!你還覺得自己無辜無錯嗎?”

朱元熹也側臉看到了範勉的死狀。嚇得他臉色烏黑,渾身抖如篩糠,張口結舌地說不出話,騎在飛馳的駿馬快摔倒了。

伍懷德與他策馬並行,一隻手抓住了他的馬韁繩:“皇上,別盲目的跑了。我們跑不過蒙古鐵騎。”

朱元熹見他伸手,嚇得尖聲大叫:“伍先生,你不能抓住我交給韃靼人啊!我錯了!我以前確實虧欠了你們崔家。可是我一直把你當老師尊敬啊。這次回去後,我一定昭告天下張榜宣布,崔盈不是奸細!他是被蒙古人使反間計害死的。我還要封崔憫承襲冠軍侯。伍先生,求你饒了我吧。”

伍懷德長歎一聲,沮喪得看著他,既覺得可悲可憐又覺得嫌厭。他轉臉環顧著蒼涼的荒原戰場。滿心悲哀。這位“受天承命,君臨天下”的皇帝,竟然把滿手的好牌“一個天下”,打到了這種“眾叛親離、孤軍奮戰”的結局。把自己深陷在戰場的死境!還連累著身邊或忠誠或狡黠的大臣們一一死去!

真是老天爺要滅了這個庸才和大明江山啊。

他悲苦地望著他,麵容扭曲,滿眼淚光,隻覺得這麼多年,他像恍惚惚得做了一場春秋大夢!淨身入宮、選擇皇子、全心扶持他上位卻希冀落空,最後落到了戰死沙場的結局。今天,夢醒了,滿目的淒涼與悲愴……這就是所有人最終的結局吧。

元熹病入膏肓,經此大難不一定會醒悟,說不定還會更痛恨崔憫。隻盼得愛子救了皇上和天下後,遠遁江湖,離開這伴君如伴虎的大明朝廷!

伍懷德對著哀嚎的學生說出了最後一番教導:“陛下不需要做許諾,崔氏已亡,日落西山,我們不能硬頂著要回到老路。我想通了!不求了!我隻盼望著陛下牢牢記住今夜戰場上發生的事。人人都有私心,又人人都無私心,他們會為了某種東西來舍身護你。都是為了這個錦繡河山漢人天下,不是為了你的賞賜與承諾。你需要回報的是這種為國為家的赤膽忠心。你要睜大眼睛,好好看看我普通大明人的忠勇和胸懷。”

他與他並轡而行,忽然站起身撲上了他的馬,順手將他推落馬下。披上那襲耀眼奪目的雪白狐裘,急馳而去。他身後很多錦衣衛和大內侍衛們默默地策馬跟著他衝過去了。

朱元熹倒在了滿是灌木叢和泥濘的地上,驚駭地看著。

蒙古人的快馬繼續瘋狂地追擊著“皇上”,利箭像影子般的射向了“皇上”。像刺蝟似的射滿了伍懷德的後背。如果不是他們想抓活的朱元熹,恐怕一箭就射穿了他的背心。要了他的命了。

這個初冬的北疆黑夜變得愈加的悲壯血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