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久久得沉默著,靜靜地眺望著花園,像陷入了沉思。
說得對,這就是現在京城和大明的局勢。鳳景儀是有眼界、手段和遠見的相才。他看透了全部事由,所以他出手了。隻是這些話如果是在進京前說的,她恐怕會放在心中多加考量。在此刻說出來卻令人困惑了。晚了?晚了嗎!局勢在迅速得轉變著,每個人都遇到了不斷變幻的前景。現在已經太晚了嗎?!她的“認錯退縮”能改變這條滾滾奔騰的洪流方向嗎?明明沒有錯誤卻去承認錯誤的“認錯退縮”能改變局勢嗎?會不會錯上加錯,被這道洶湧大洪流吹得粉身碎骨呢。
明前楞楞得望著麵前蒼涼朦朧的花園,覺得一切都深藏在那片灰霧後看不清楚了。……真相,未來,她的身份,她的信念,她也許有的情意,和這些赤/裸/裸得愛她的男人的心;還有這個變幻莫測的京城局勢和各種逼到眼前的機會和陷阱……都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圈子,牢牢得罩著她,把她圍困在其中!她很迷茫,該怎麼做?也許如他所說的向董太後承認自己是假冒的,退一步海闊天空,才能贏得了一線生機。也許放棄了舊案身份才是大失策,各種更壞的結局都更深重得撲向了她,最後落得了最悲慘的結局。前方的道路上到底有什麼?
不提鳳景儀這個提議是否有用,單憑心證,她究竟是不是範勉之女範瑛?搶在崔憫回京前的千鈞一發之際,向董太後承認“我不是範瑛,我是假冒的鄉女”嗎?!連她自己都迷茫了……這句話藏在喉嚨裏為什麼這麼難出口?她望著花園的團團白霧,嘴唇微顫著,久久得說不出話。滿腔都是一種憋悶鬱結的感覺,憋得她都快窒息了。
她知道鳳景儀是為她好的。他的提議不是最佳的卻是最實際的。看似要她放棄了很多卻得到了更多。她得到了性命與自由。她深知這個人世不是十全十美的,連貴為天子的皇上朱堪直、楊皇後和太子都各自有著無法擺脫的痛苦和枷鎖,有很多痛苦得難寐的慘事。她一個雙十年華的小女子又有什麼想求全求備的喜慶結局呢。見好就收,抓住能拿到的牌,在混亂世道中抓住她最看重的“性命與自由”,就是最美好的結局了!這不就是她一向的信念嗎,也是養母李氏教給她的人生經驗了。她才不要像父親範勉和崔憫那樣,清高、自傲又高潔得堅守著某種信念,最後把自己弄得痛不欲生身首異處,死得那麼悲壯活得那麼慘痛……她本來就是個隨機應變的機巧女子啊。她和鳳景儀從某種方麵來說是一類人。都是見機行事,心性豁達,執著時執著得欲生欲死,一旦放開又會異常得幹脆坦蕩。
所以鳳景儀替董太後來提條件了。他們都命令她退出。但是明前凝神蹙眉,緊咬牙關,聲音堵在喉嚨裏說不出來。她始終說不出一個字來!心裏充滿了一片無言的悲涼。
……還是這般不情不願啊。她心裏默默地對自己說。對自己這種別扭到死的執拗性子痛恨極了,被自己這種無聊得執著和偏執弄得泫然欲泣了。
她所苦苦追求的東西是什麼呢!她所牽掛放不下的東西在哪裏呢!支撐了她這兩年、這十年的飄零中原、京城和北疆的勇氣快崩潰了。
誰能告訴她該如何選擇……誰能告訴她等待、執著得值得……
天空漸漸黑下來了,時光一點點地過去,她始終咬緊牙關沉默不語。
鳳景儀看著她沉默的倔強模樣,心裏萬分絞痛。他被她這種情緒感染著也變得痛苦和悲涼極了。是的,悲涼,他知道自己在做幫凶,逼著一個心地純白的少女向世俗和權勢低頭。原來他也變成了這種最令人厭惡的人了。其實他的內心最欣賞她的就是她對一切抱以執著熱忱和希望的勇氣啊。他現在卻在不知不覺得親手去毀滅扼殺這種熱忱和希望了。
人,總是會變成自己最厭惡最痛恨的模樣吧……
他在這個寒風勁吹的陰天也憂鬱極了。覺得自己又要麵臨失敗了。這個少女外表柔弱得像空穀幽蘭,內心卻剛健得如青竹勁草。如勁草隨著風雨千變萬化,如韌竹在風暴過後再度不屈服得直起了腰。他覺得她像這滿園的白霧。虛無縹緲,堅忍莫測,空靈優美,看不透摸不著。
鳳景儀輕聲歎息著:“明前,我求董太後給你最後一個機會,你再好好斟酌一下吧。人活在世上,向權勢、貴人和天下低頭認錯並不是戰敗,隻是一種生存方式。這件真假相女的案子也沒有單純的正義和邪惡,隻是一種選擇罷了。何不隨波逐流呢?!明前,我愛你,我希望你這樣做,這是對你最好的路了!你可以選擇我的!我一直都在愛著你啊,明前。”
年輕的內閣大學士說完話垂下臉告辭了,帶著董太後的暗令和他的深切心意走了。
更濃密的厚雲籠罩住了整個宮殿花園和少女,直到湮沒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