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和沒有欲望的人合作(1 / 1)

前幾年,我和部門一個小姑娘談話,關於最近,她的工作態度不佳。

小姑娘名牌大學畢業,本地人,新婚。人清爽,格子間收拾得也清爽。多肉植物一排,愛看的書報一排,精致玻璃杯中總泡著不知名的花,連附近餐館的外賣單也被她裝訂成冊,每到飯點兒,眾人爭相借閱。

我們在單位茶室談的話。她坦承,態度消極,因為工種有變化。她原負責宣傳,現在,需要帶著產品去客戶那裏詳介,在我看來,仍是宣傳的一部分,而她質疑:“這不成了銷售麼?”她的聲音有點發顫。

顯然,她覺得銷售工作低於她對自己的定位。我否認,並表示:“即便是,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啊。”我甚至分享了我的心路,“剛入行時,我就想,要把這個行業的各個環節都體驗一遍,最後回到擅長的。這樣,我就通曉其中所有,天長日久,就會成為這個行業很牛的人、專家。”小姑娘一直乖巧地低著頭,這時,忽然抬起來,“可我從來沒想過,要成為很牛的人啊。”我被噎住了。

當晚,我輾轉反側:原來,人和人真的不一樣,所以,以己推人就行不通。回到小姑娘,她沒想成為很牛的人,在這個行業沒有更多欲望,因此,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兒:進取、向好之心、去適應、去曆練,她就沒有、不能,這份工作無法對她更多要求,因為她對自己沒要求。

小姑娘後來離職了,我們還是朋友。

她發布的各種養生心得、美食心經,我都會點讚,但我知道,道不同,我們在職場不會再有交集。

類似的事,之後,我又遇到一件。一個大型項目,萬事俱備,即將落聽,關鍵人物退卻了,理由是:“做成了,又怎樣?”“如此麻煩,我又不缺這點錢。”

關鍵人物是項目發起人之一。但發起也隻是他的一時興起。項目進行到他要放棄前,我的大部分精力都耗在鼓勵他、督促他,和他強調厲害上。項目進行到他要放棄的那一刻,已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事:器材、人員配備、提前溝通好的媒體、預付的資金……這時,因他的退出,幾乎全報廢了。

還是一個晚上,為不打擾家人,我把自己關在衛生間裏接電話。

他在話筒那端,念我的全名,在這之前,我們是十幾年的朋友,彼此的稱呼是姓前麵加個“老”--“接連跑了幾個部門,蓋章,真煩。”“每個項目剛開始,都這樣。”

“某某辦事不力,管人比自己做還麻煩。”“捋順了,就好了。”

“我幹嗎要這麼累啊!”“想做成,過程中,這是必經的階段。”

“可我原有的生活不也很好嗎?”“……”

以上第一句都是他,第二句都是我,直到他堅決,我無言。事已至此,掛斷電話,我還待在衛生間,對著窗,看窗外燈塔一眨一眨。除了思考善後,我還在想:這是我的錯,我挑錯了合作夥伴。關鍵人物才華橫溢,吸引我,啟發我,但他性格恬淡,習慣宅而自得,本不適合被挑戰。最重要的是,他對我們共同要做的,期許程度、想成事的欲望,都沒我強烈,因此,我認為能克服的,他都不能;他一定會退出,不是在此刻,也會在某刻--有的人適合做朋友,不適合做戰友,這是這件事給我的唯一收獲。

前兩天,有客來訪。主客是某公司的頭兒,副客我們之前見過,極力想促成一件事,他們落座,我們開會。

十五分鍾後,我就知道,這件事不會成,事實上,他們進門的刹那,我就有了判斷--主客和我握手時,隻用指尖輕輕碰了碰我的,不熱情即不熱切,不熱切又有多少誠意?

果然,十五分鍾內,他看了好幾遍手機,打斷副客若幹次,對我所說的,他明顯該了解的,表示並不了解,我們沒有進一步談下去--他們大概隻是路過,來看看。

稍後,副客又聯係我,“何時再約?再談?我們頭兒問。”我不確定究竟是誰問,但我的經驗告訴我,他們頭兒、核心人物,對此事的欲望有限,他的無準備、心不在焉已經泄露。我以拖延婉拒了。我隻是不想再浪費時間。這些年,見過一些人,我越來越意識到,做一件事,實現一個目標,一定要和同類在一起,而衡量同類的標準,在具體事件上,就是是否有同樣的期待,願為之付出同樣的努力。成事的欲望決定做事的激情、配合度、成功率,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最終的結果。

我節省精力的法寶中包括這一項:不和沒有欲望的人合作,像一個專做暢銷書的編輯隻簽想紅的作者。這樣才不會寂寞,不會做無用功。

你孤立別人,你被孤立

在你掌握主動權的傷害行為中,激發的、你心裏的惡,終有一天會讓你無法挽回,無顏麵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