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都市人常見的心理疾病(1 / 3)

在生活中,盡管每個人的經曆和境況有千差萬別的不同之處,但人的情緒總是表現為愉快和不愉快兩種。

大量事實證明:情緒與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能經常保持樂觀態度、情緒愉快對身體健康十分有利,相反,心情不佳時產生的悲傷、抑鬱、焦慮、恐懼、憤怒、暴躁等不良情緒都可能成為疾病的誘因,給身心健康帶來損毀。失眠症、焦慮症、強迫症、抑鬱症、精神障礙等這些疾病就是長期不良情緒的產物,它們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和巨大的精神痛苦。

失眠症

失眠三周以上要看醫生

失眠通常指患者對睡眠時間或質量不滿足,並且影響白天生活、工作的一種主觀體驗。

常見的失眠症狀:

睡眠質量下降,睡眠淺、多夢;

入睡困難,入睡時間超過30分鍾;

夜間覺醒次數超過3次,淩晨易早醒,醒後難以入睡;

睡眠時間縮短,每天少於6小時;

白天感到頭昏、嗜睡、乏力、精神不振、急躁易怒、耳鳴、心慌、眼花、食欲變差等。

專家指出,雖然很多人飽受失眠之苦,但是部分失眠患者並沒有因此去就醫。70%的失眠患者從沒有服用過藥物或采取其它方法改善睡眠。

在此,唐、楊主任提醒失眠人群,失眠持續超過3周,若不及時治療,很容易發展成慢性失眠症,一定要趁早到醫院就診,此舉不但有助於改善睡眠症狀,也能防止長期失眠可能導致焦慮症、抑鬱症等多種疾病。

抑鬱症

識別抑鬱症醫生先“掃盲”

“今天,你抑鬱了嗎?”近幾年抑鬱症已經成了現代都市人的“時髦病”,從而引發越來越多人對抑鬱症的關注。

抑鬱症自測三個硬指標:

1、嚴重失眠15天以上;

2、對任何事物沒興趣,有強烈挫敗感;

3、有自殺念頭;

抑鬱症其它常見症狀:

唉聲歎氣、悶悶不樂、主動言語少、思維閉塞、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心情壓抑、情緒低落、悲觀厭世、焦慮、絕望、對什麼都不感興趣、高興不起來,自認為生不如死、活著沒意思、有的整日臥床不起、幻聽幻覺、膽小多疑、易於哭泣、痛苦萬分、無力自撥、自殘、有自殺念頭或行為。

專家說,“生活經曆是誘發抑鬱症比較重要的因素,比如童年經曆、親人去世、工作不順、戀愛失敗、夫妻不和等,40歲左右的中年人高發抑鬱症,分析來說也主要與生活經曆多、家庭壓力大有關。”

專家指出,抑鬱症患者是自殺的高危人群,在調查中發現,有三分之一的抑鬱症患者曾有過自殺的念頭,甚至有10%以上的人有過自殺行為。因些,一旦發現自己可能患上抑鬱症,一定要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在專家的指導下,正確用藥才安全。此外,抑鬱症患者身邊的親朋好友,也應以正確的態度對待患者,對其進行積極引導,方可助其走出抑鬱的陰影,重見生命的陽光。

焦慮症

中青年患焦慮症尤其多

焦慮症主要表現為:長期陷入高度不愉快和不舒服之中,還會出現頭暈,疲勞、心慌、心悸、胸悶、氣短、出汗、心髒不適、腸胃不適、周身肌肉酸麻脹痛、呼吸有緊壓感等症狀。

專家解釋說:“現在社會許多中青年人時刻麵臨著來自事業、家庭、社會各方麵的壓力,容易產生焦慮。最新研究表明:焦慮症使男性容易患上心髒病、心律失常以及其它一些威脅生命的疾病,焦慮還會使女性衰老加快,壽命縮短。由此可見焦慮症對人類健康的威脅是非常大的,一旦產生了焦慮情緒,應正視事實,不要回避,提醒自己放慢步伐,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與生活處境,並積極主動求助於專業醫療機構,及時幫助自己盡快從焦慮中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