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負荷的工作使得小李看上去很萎靡,他時常有焦慮不安、抑鬱的情緒。他覺得自己是一個三四十歲的中年人,而不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
今年28歲的張小姐也在不知不覺中加入了“衰老”一族。看到周圍的女同事結婚、懷孕、生孩子,而自己還是單身,她開始有了老的感覺,總在不厭其煩地回憶往事,每一句話都以“我從前”開頭。
“男朋友談了好幾個,但總沒有合適的,越來越不敢談結婚的事了,感覺好像得了婚姻恐懼症。”而對於未來,張小姐更是不敢去想,她常會深夜醒來或是失眠,腦子裏全都是工作和可怕的未來,更擔心的是被“炒魷魚”。
【專家分析】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上班族工作壓力大、緊張度高。這類人群因長期精神高度緊張,又得不到應有的調適,所以身心過度疲勞,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久而久之,必然導致焦慮不安、抑鬱症、精神障礙等心理問題和疾病。從生理角度講,長期精神高度緊張也會導致內分泌功能失調,人體免疫力下降,從而引發各種生理疾病。
人群:網民
症狀:自閉
小金是安寧某高校大四學生,大學三年多的時間裏他幾乎都在網上度過。他每天起床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電腦上網,也不去上課。老師如果查得緊,實在躲不過去了,他才去上課。
記者第一次見到他時他不怎麼說話,但當談到網絡遊戲時,他的話匣子就打開了,滔滔不絕,說得頭頭是道。而當記者問及他的學習情況時,他卻搖搖頭說:“無所謂,掛課就掛吧,反正到時候要清考。不發學位證也沒關係,反正我老爹有關係。”三年中他竟然掛課達到二十多門。
楊某結婚8年,家裏有兩個小孩,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壓力使得性格內向的他顯得自閉。後來,他在互聯網上找到了慰藉,虛幻的網聊給了他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的滿足。他在網上認識了一位成熟女性,她的穩重深深打動了他。有一天他們見麵了,但當得知這位女性有家庭時,他失望了。他變得心灰意冷,從此更加自閉。
【專家分析】沉迷於網聊的人往往設法從網絡裏獲得安寧和成功感。他們在現實人際交往中常常遭遇挫折,使其與人交往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但在網聊中,他們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釋放、發泄,並從網友處獲得心理支持,在網絡人際交往中,他們獲得了交際成功感。而一旦在網聊中獲得精神慰藉,就易沉迷其中,久而久之,形成心理依賴難以自拔,即成網癮。
人群:空巢老人
症狀:孤獨失落
家住安寧區的任老是某機關退休職工,前些年老伴因病去世了。任老的兩個子女都在外地工作,一年回不了幾次家。現在,他每天無所事事,感到特別孤獨、失落。“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成了他生活的真實寫照。
他和記者聊天時說,他感覺記憶力越來越差,也不知道一天該幹點啥,越來越擔心以後的生活。現在他獨守著一座大院,將兩層樓全部出租給了學生,白天學生們都去上學了,院子裏空蕩蕩的。任老的日常生活除了收租金,就是提個小板凳坐在門口曬太陽。
【專家分析】現在,很多子女以為隻要給父母足夠的錢就算盡了孝道。但實際上,父母晚年或退休後更需要子女心靈上的慰藉。心理醫生指出,老年人已經成為最缺乏心理健康的群體。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很容易產生孤獨和抑鬱的情緒。有調查表明,目前老年期精神障礙的患病率正在呈不斷上升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