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新橋往北,是雍和宮大街。文廟、首都圖書館都在這一帶,街麵上綠柳紅牆,在繁華的北京城中算得個幽靜所在,透著股墨馨書香的味兒。一天清晨,馬路西側高挑起一方丈把長的絳紅色錦旗,上書“幽州書屋”四個大字。錦旗微飄,在綠蔭間格外醒目,吸引來無數的求知者。
“幽州書屋”,名字起得別致、雅氣,堪稱一絕。“幽州”乃北京之古稱,而“書屋”則主要出售老舍等作家的“京味”作品,更是別有意蘊。“幽州書屋”四字係老舍先生的夫人胡絜青所題,配以門額上冰心女士所題“求知”二字,相得益彰,爍爍奪目。書屋內,人多卻靜。木黃色的天花板、書櫃和造型大方的枝形吊燈,把個僅僅十餘平方米的書屋裝點得莊重純樸而親切自然,頗似老舍先生的文風。迎麵牆上,懸掛著“老舍研究會”代表委員柴垣芳太郎先生題寫的“為研究老舍共同努力”的橫幅。兩側壁上,駱賓基、端木蕻良、於是之、蘇叔陽等著名作家、藝術家為“幽州書屋”開業而題寫的條幅更是風采不凡。
書櫃旁,兩三位容貌端莊,衣著整潔的男女青年售貨員滿麵春風地接待著顧客。用書櫃隔開的僅三四平方米的“經理室”裏卻有四五個工作人員在爭論不休。他們時而激烈爭辯,時而愁眉苦臉——在為老舍先生的書籍供不應求而作難。據他們講,老舍先生的一些名作有時來不及在書架上擺放整齊,就被聞訊而來的顧客們爭購一空。當前最熱門的是長篇小說《四世同堂》,工作人員到處搜羅來幾批,但如今書架上隻剩幾套法文版的了。顧客們的殷切期望,竟使他們寢食難安。無論是否買得到書,顧客們進得書屋來都會有一番美好的感受。對曆史,對今天,對老舍先生的高尚品格,對現代中國人肩上的重擔,當會有些更深沉的思索。
自“幽州書屋”出來,歸家途中,吟拙詩一首以自勉:
室雅何須大,
求知不厭多。
嗜學無止境,
老舍是楷模。
少年應發憤,
為己更為國。
胸有萬卷書,
人生盡趣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