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春晚(二)(2 / 2)

台階已經慢慢降了下來,隻剩下幾個微高的台子,區分開台子上的演奏者們和其餘表演情景的演員們。

而這時,洎殃放下手裏的古琴走下來,一個文官打扮男子補上那個位置,接著演奏下去。

洎殃呢?

一步步走在預留好的一條小路上,那裏,舞台下麵正有什麼東西升上來……是……編鍾!巨大的編鍾!

洎殃藍白的對襟襦裙,白玉蘭耳墜,蘭花繡花鞋,敲響了編鍾的第一聲,清澈,悅耳,悠然。

小童停下打鬧,拿出懷裏已經揣熱乎了的小錘子,走到他負責的區域,自五歲學習,如今已經五個年頭了,這是他第一次可以親手敲響這真正的古老編鍾,而不是複製品。

書生丟了手中的筆,站在了小童旁邊。

農民不見了悲戚的神情,取而代之的是莊嚴,肅穆,喜悅,興奮!

琵琶聲也變得歡快動聽……

吟唱停了,嗩呐停了,古箏停了,箜篌停了,竹笛停了,洞簫停了,二胡停了……

最後隻剩下了編鍾獨一無二的聲音,這聲音,隻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啊!這聲音,聽過的人注定一輩子難忘!

“終了……亦是開始……”燈光暗了,這個節目結束了,隻剩洎殃的似哀歎,似解脫,似迷茫,似希望一句話,也很快消逝。

靜,極靜,不論是現場的還是電視機,電腦,手機前的觀眾們,這個節目……讓他們不知該如何評價,或者是,他們有資格評價嗎?

華夏乃泱泱大國,幾千年曆史,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敢說“自古以來”這幾個字的國家。

秦的天下統一,唐的大唐盛世,我們是禮儀之邦,我們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樂器,有自己的服裝,就算民族眾多,我們依然是一個大家。

而現在呢,縱使國家地位越來越高,但我們自己呢?

漢服,華夏漢族的民族服裝,有多少人知道?

那麼多樂器,又有多少人知道多少?

文化的傳承,茶道,琴棋書畫,各種禮儀,我們國家經曆過的那些或好或壞的曆史。

不是說要活在以前,我們應該活在當下,展望未來,同時不能忘了我們的根!

而且我們憑什麼替拋頭顱撒熱血的先輩原諒要了他們命的那一方?

“文化傳承千年

遺忘不過百年

我的守舊不是封建

你的創新是否忘本?

來時有根

去時可回”

僅此而已。

女主持人丙:“泱泱大國,剛才的節目啊,雖不能完全體現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也震撼到我了。”

男主持人丁:“是啊,你能認出剛剛所有的樂器嗎,能準確的說出表演者們來自哪個朝代哪個時期嗎?能認出當中曆史上的名人嗎?”

女主持人丙:“那我可不行,我現在還沉浸在編鍾的震撼中,實在是令人神往。”

男主持人丁:“剛剛演奏的編鍾,名叫曾侯乙編鍾,在此之前僅僅三次奏響!”

……

曾侯乙編鍾,戰國早期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於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鍾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

編鍾是中國古代大型打擊樂器,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中國是製造和使用樂鍾最早的國家。

它用青銅鑄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鍾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鍾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鍾,能發出不同的樂音,因為每個鍾的音調不同,按照音譜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

引在木架上懸掛一組音調高低不同的銅鍾,由古代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樂。

曾侯乙編鍾的規格為長748CM,寬335CM,高273CM。

現在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可作用於獨奏、合奏,為唱歌和舞蹈伴奏。

它出土以來的三次奏響都在上個世紀。

第一次是1978年出土時,考古人員在隨州一處修理廠內試敲響過編鍾。曾侯乙編鍾出土後,文化部的音樂家趕到隨州,對全套編鍾逐個測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