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地全帶領聯防隊員火速叫醒烤漆廠門衛,進入廠後直奔黑影進入的車間,當場將盜竊犯罪嫌疑人侯福果、李誌成等捉獲。
經審查,這夥從豐都來渝打工的農民,外號“鬼城幫”,在楊家坪、中梁山等地采取撬門、翻牆入室等手段,作案10多次,盜得彩電3台、VCD機3台、功放機3台、CD組合音響機1套、主音箱3個、卡拉OK機1台等大量贓物。竊賊屢屢得逞使他們膽大妄為,哪曉得,剛將手伸進馬王村派出所轄區就被擒獲。
像這樣自動遊進“網”中的“魚兒”,教導員餘獻安說今年至少有十多條好幾群。
“防要防得住,防得好,關鍵要織牢魚網。”餘教導說,“派出所警力有限,轄區麵積又廣,網眼太大就逮不住魚了。為此,我們在原來4個城鎮執勤點的基礎上,增加5個城鎮夜間執勤點、兩個農村夜間執勤點,聯防隊員力量增加至47人,並改機動一班製為24小時執勤製,從而保證了對社會麵的全方位有效防控。張網以待,何愁魚兒不來?派出所改革讓我們變被動為主動,心裏輕鬆多了。”
點評(啟示之二):全程防控,掌握主動——
馬王村派出所這種加密“網眼”,變機動一班製為24小時的執勤製的舉措,不失為一種良策,它是基於對犯罪規律深刻理解的防範設計。一些地方之所以案件居高不下,同類案件屢屢發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防範的“網眼”太稀,執勤的“空白”太大。馬王村派出所的做法,使全轄區置於一種有效的防範機製下,從而也就牢牢地掌握了打擊犯罪的主動權。
“獨行盜”為什麼嚇得魂飛魄散?
10月29日晚11時30分,新農村某宿舍內竊賊夏紅正為得手而沾沾自喜時,不慎弄倒凳子,驚醒了主人。“抓賊呀!”隨著主人的呼喊,夏紅驚恐萬狀,剛衝下一樓就被堵住。他扔下贓物,打倒一名群眾,連滾帶爬跑到院子門口,隻見數十名群眾正手持木棒、菜刀、磚頭等怒目而視。夏紅不願束手就擒,掏出刀子亂舞狂叫:“別過來,誰過來捅死誰!”群眾越聚越多,麵對著黑壓壓憤怒的人群,夏紅禁不住渾身發起抖起來。
5分鍾後,馬王村派出所民警唐繼華趕到。見民警到來,夏紅扔掉刀子,伸出雙手,剛說完“快救救我,帶我走”,就一下子癱倒在地。據夏紅後來交代,他出道3年,先後在其他地方盜竊作案20餘起。屢屢得逞的盜竊生涯,使他生出一種自豪感,自封為“獨行大盜”,每次行竊獨來獨往。當然他也曾偶被發現,但掏出刀子一威脅,對方都服服帖帖,聽任擺布。哪知到了馬王村這偏僻之地,轉悠了三天三夜,不是碰到派出所的聯防隊,就是遇見治保會的護村隊,好不容易得手,結果被群眾圍追堵截,嚇得魂飛魄散。
是什麼力量讓犯罪分子如此畏懼?這就是群防群治顯示出來的巨大威力!馬王村派出所把守樓護院工作當作創建安全文明小區的重要手段來抓,取得明顯成效。已建立的3個安全文明小區,治安刑事案件大幅度下降,其中龍泉村小區達到了全年無案件。記者問:“為什麼那天群眾沒有一個出手打竊賊呢?”周勁鬆副所長回答說:“群眾都懂法,他們每個都有一本我們編發的《法律基本常識》。像那天出現的情況是很正常的,經常有歹徒被堵在居民家中、樓道、院內、街上被擒的。”是啊,動員、組織起來的人民群眾就是如天羅地網,就如汪洋大海,就如銅牆鐵壁,在他們麵前,任何犯罪分子都將戰栗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