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3 / 3)

當地政府和當地人民都這樣說,次仁曲珍阿媽啦升國旗的義舉其實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尼邊境那一片高原,影響了那塊土地的幾十年曆史……如今的樟木鎮,在改革開放政策的引領下,處處散發著江南小鎮“小香港”的風采,從日喀則到樟木的柏油馬路現在已經全麵通車,隻需五六個小時的車程就可抵達。此地現在常年客商雲集,每年進出口的貨物已達3個多億,鎮上還出現了千萬元戶。樟木鎮所在的聶拉木縣,到去年底,生產總值超過3億元,比改革開放前翻了69番;人均收入3547元;從舊西藏隻有農奴主的後代才能接受教育,到現在全縣有7所小學,1所中學,4個村教學點,4個村設有學前班,全縣中、小學在校人數達3000多人。僅次仁曲珍阿媽啦所在的幫村百姓也大多數人有了手機,家家有電視,每戶年均收入達8000多元。去年,幫村還建起了總投資2200多萬元的夏爾巴民俗度假村。真是不可思議的進步與發展!

毫無疑問,次仁曲珍阿媽啦是中國甚至是全世界最年長、持續時間最長的國旗手。這位做了近半個世紀“國旗手”的翻身農奴,她本人也在祖國的懷抱裏感受著溫暖與進步。

1975年時,年屆65歲的次仁曲珍阿媽啦當上了幫村的婦女隊長,帶領全村婦女農業學大寨。

2008年,她被央視評為“感動中國人物”候選人,其實這樣的人物早該是正式的“感動中國”甚至是“感動世界”的人物了。

次仁曲珍阿媽啦的升國旗行為已經在當地和全中國引起巨大反響,並且成為一位愛國主義的典型人物。她多次以自己的行動,參與了諸如“抗震救災”、西藏平暴等事件,起到了教育和鼓舞人的巨大作用。

已有48年黨齡、現年102歲的次仁曲珍阿媽啦,而今雖然“臉上布滿皺紋,千絲萬縷;豐美的雙唇也已縮回,那曾經雪白的一口牙齒,也隻剩下稀疏的一兩顆,兩個眼窩深陷,矮小的身材有些佝僂,邁出的步伐因顫抖而緩慢,上身時常穿著一件咖啡色冬衣,頭裹一條方格子的綠頭巾,可她依然耳不聾、聲不啞,雙目放著光芒……”這是作家楊年華不久前專程到樟木鎮去采訪時所帶回的阿媽啦的最近印象。因為年歲關係,近一兩年次仁曲珍阿媽啦不再親自撐杆升旗了,這一活兒由鎮政府派人交給了一位年輕人替她來完成,但次仁曲珍每天仍堅持站在旗杆下注視著國旗徐徐升起和降下,她說她隻要眼睛不閉上,就要每天看到自己家門口的這麵國旗高高飄揚……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凡事無小事,簡單不等於容易。什麼是不簡單?——把每一件簡單的事

情做好就是不簡單;什麼是不平凡?——

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

好就是不平凡!次仁曲珍阿媽啦把一件簡單、平凡的升降國旗之事做得如此執著和漫長,難道這不就是最好、最赤誠的愛國情嗎?

人的能力有大小,假如我們都能以次仁曲珍阿媽啦作為榜樣,世上還怕什麼事不會成功嗎?次仁曲珍阿媽啦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榜樣,建立了一種神聖而高貴的精神!這樣的榜樣誰都可以學,這精神是屬於民族的、中國的、人民的!

感謝楊年華,是你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平凡而偉大的翻身農奴的那片熾熱的愛國情懷!

2012年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