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悲痛的阿嬌(1 / 2)

宣室殿,巨大的青銅香爐裏嫋嫋檀香氤出,已經燃點炭盆的殿內,如春天般溫暖。送走了來為他講經的五經博士,劉徹靠在扶幾上閉目沉思。

大長公主已經上書請求回京,這堂邑侯剛死,她就迫不及待的要回京城,真是毫不掩飾。不能讓她這麼輕易就回京城來傷害夕顏,好不容易才把她趕離京城,沒想到堂邑侯竟然死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看來大長公主回長安是必然的了,隻是不能讓她回得這麼順利。想到這,劉徹拿起案上的毛筆,在竹簡上寫了一道旨意。大意就是讓大長公主劉嫖,為堂邑侯守孝滿一年後再回京城。

這道旨意到了大長公主手中,必定是引起她的勃然大怒,但現在沒有別的辦法,能拖一時是一時。用這一年的時間,劉徹要抓緊時間培植自己的勢力,隻有擁有了能和她們抗衡的能力,才能保護好想要保護的人。

這次推選賢良方正,可說是招攬了不少人才,其中像董仲舒、公孫弘等人,更是可用之人。另外,太尉田蚡是王太後的親弟弟,也是他的親舅舅,是絕對可以信賴的人。隻要把這些人使用得當,那麼奪取本就應該屬於他的權利,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正在劉徹謀劃著朝堂裏的權利傾軋時,椒房殿裏此時卻是一片哀慟。

在堂邑侯府,唯一一個對阿嬌溫柔慈愛的人就是堂邑侯陳午。從阿嬌很小的時候起,記憶裏就總是父親懷抱著她玩耍,而母親卻忙碌於宮中,常常不在。父親善良本分,待人溫和,對誰說話都是細聲細語,一點也沒有功臣之後的驕縱紈絝。

無論是往來於府中的王公,還是府中的下人奴仆,都由衷的敬佩父親。為人大度的陳午,從不會為了一些小是小非而怪罪誰,但凡有人遇到困難找上門來,他總是竭盡所能的提供援助。對朋友如此,對下人也是如此。所以他以自己的高貴品德,贏得了所有人的尊敬。

也許娶到未央宮最尊貴的館陶公主,是陳午這輩子最大的不幸。館陶公主不喜歡陳午溫吞的性子,她就像一把烈火,而陳午是一汪清水,烈火永遠無法在清水中燃燒,清水更是不能去澆滅烈火。

自此之後,陳午就生活在了館陶公主的陰影之下。後來有了阿嬌,館陶公主一心要為女兒謀奪大漢女子最高的位置,在她的心裏,除了這個目標,就什麼都沒有了。陳午心疼的抱起女兒,既當爹又當媽。

由於館陶公主對陳午的厭惡,他們夫妻間就隻有阿嬌這一個孩子,陳午更是把所有的愛都給了阿嬌。也隻有在陳午麵前,阿嬌才會露出發自內心的歡愉笑容。

現在,陳午突然過世了。身居後宮的阿嬌,最終都無法再見父親的最後一麵。這個世上唯一真心愛她的人,也被老天帶走了,阿嬌直感到痛徹心扉。

自從聽到堂邑侯歿了的消息,阿嬌的眼淚就沒有斷過,一直在默默的流。她早已習慣了這種流淚方式,沒有人能知道她在哭,也沒有人能看到她的軟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