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傑克·韋爾奇
1979年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溫伯格,在《科學導報》上發表了一段答記者問。記者問他:“你覺得哪些是科學家必須具備的素質?”溫伯格答道:“這個問題因人而異,不同的人可以按不同的途徑達到很高的成就。每個理論物理學家必須具備一定的數學才能,但並不能說數學最好的人就會是最好的物理學家。很重要的素質是‘進攻性’,它不是人與人關係中的‘進攻性’,而是對自然的‘進攻性’。不是安於接受書本上的答案,而是嚐試發現有什麼與書本不同的東西。”
那些具有“進攻性”的人,思想活躍,不滿足現狀,較少受習俗的束縛,勤於探索,渴望創新,最終人們將會從內心對他發出由衷的欽佩。因為敢於冒尖,是以科學態度待人待事的一種進取的美德;相反,思想僵化、墨守成規、得過且過、安於現狀的人,最終會被厭棄。
日本“明治維新”時期,功臣之一的圾本龍馬常和西鄉隆盛長談,圾本的談話內容和觀念每次都有一點兒改變,使西鄉隆盛每次的感受也都不一樣。於是,西鄉就對他說:“前天,我遇到你的時候,你所講內容和今天又不一樣,所以你說的話,我有所存疑。你既然是天下馳名的誌士,受到大家的尊敬,應該有不變的信念才行。”
圾本龍馬就說:“不,絕對不是這樣。孔子說過‘君子從時’。時間不停地流轉,社會形勢也天天在變化,昨天的‘是’成為今天的‘非’乃是理所當然。我們‘從時’,便是行君子之道。”接著又說:“西鄉先生,你對一個事物一旦認為是這樣,就從頭到尾遵守到底,將來你一定會變成時代的落伍者。”
人世萬物始終在替換更新。但在轉變中,唯一永遠不變的就是真理,這也就是從宇宙中產生出來的力量。因此,所謂轉變及日日新,便是把這種真理因時因地加以活用的結果。若以為真理是不變的,就不再活用變通,真就等於死了一樣。
如果每天隻是翻來覆去,沒有目標地過日子,人生就毫無意義了。倘若希望人生是繁榮、和平與幸福,生活就不應如此單調重複。今天應該比昨天進步,明天比今天更進步,也就是每天生命要有所成長。
至於“十年如一日”,這就是說十年的努力就好像一天的努力那樣起勁,旨在強調勤勞、努力與毅力的精神,而不是說在這過程中不要有任何進步。這種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一定會產生非常新穎的創意和進步。但假如大家的工作十年來沒有任何變化,千篇一律,那就真是違反了生命成長的原理。
心靈有約
身邊總有這樣一些朋友,喜歡跟人較勁,學習上,工作上,生活上,非要和別人爭出個子醜寅卯的輸贏來。但是,爭過別人了,又如何?世界這麼大,比你優秀的人萬萬千,你能較勁得過幾個?
不是說不要競爭,而是,你爭的對象,應該是自己。每天多反省一遍,每天多進步一點。生命本就該每天有所成長,無需和別人攀比,自己的成長就是每天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日積月累,不斷超越。有一天,你會發現,生命中每天的進步,已經變成一段最溫暖的經曆,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