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憶起兒時的時光,挑水重走鄉間路(2 / 2)

爺爺看他們努力了,嚐試了,覺得達到目的了。於是對他們說道:“你們這樣是無法把樹苗弄回家的,因為靠你們肩扛手提很難長距離行走的。這個時候要動腦筋了,隻有靠工具了。你們看這是什麼?”爺爺舉了舉手裏的扁擔。

“扁擔。”他們先後答道。

“對了,是扁擔。我現在用繩子再把它們捆紮一下,兩棵小的在一起,那棵大的在一邊,然後挑起來,你們看,是不是好走多了,又很省力。”說著,爺爺順勢挑起樹來,“好了,你們把鋤頭和鐵鍬扛上,我們回家咯!”

“回家咯!”祈天興奮地扛起鐵鍬叫道。那天他們將那棵大的樟樹種在了院子裏,另外兩棵小的樟樹種在院子外麵,緊挨著大門的兩邊。

祈冰邊洗漱邊看著院內這棵大樟樹。他感覺特別親切,特別自豪,它們是他們親手種下的,經過了七八年的風風雨雨,終究是慢慢長大了,成材了。洗漱完畢,祈冰打開院門,仔細看了看院外的那兩棵小樟樹,小樟樹原來的模樣已不複存在了,已經是跟裏麵的那棵大樟樹不相上下了。祈冰感到很欣慰,他覺得樹也如人一樣,同樣有生命,同樣有年幼的時候,在陽光雨露之下,經過歲月的磨礪,一樣在長大,一樣在成才。

“冰冰!”奶奶的喊聲打斷了祈冰的思緒。

“怎麼啦?奶奶。”祈冰應道。

“你爺爺剛才出門忘了擔水了,你等會去湖裏挑擔水回來,小心啊,注意滑啊。”奶奶囑咐說。

祈冰對挑水這檔子事是很輕車熟路的了。

祈冰讀了初中回來時,時常幫奶奶從一裏開外的湖裏擔水回來。當時祈冰挑不動一擔水,就和弟弟祈天一起用扁擔抬一桶水回來。即使兩個人抬一桶水,有時走路也不穩,回來時桶裏也隻剩小半桶水了,大部分的水都灑在路上了。

祈冰記得那年初三放暑假回來時,硬是要學著挑水。奶奶不讓他挑,說他太小,身板太嫩,怕壓壞了肩膀。祈冰不信邪,說人家好多比他小的孩子都挑一擔水健步如飛呢,我就要學著挑,一定要超過他們。奶奶見他這麼堅決,拗不過他,隻好找來一副小一點的水桶,讓他試著挑水。就是這麼一副小一號的水桶,都讓祈冰吃了不少苦頭。

祈冰初學挑水時,掌握不了平衡,走起路來,兩桶水不住地晃悠,像蕩秋千似的,往往灑掉不少水。那根扁擔像根鐵棍死死地壓在肩上,不得動彈。別看人家挑水輕輕鬆鬆的,其實這也是個技術活啊!說到底就是要保持平衡,注意走路的節奏,肩膀不能太僵硬,要活著一點,兩隻手帶著點桶繩,壓著步子走,多練幾回,祈冰便慢慢掌握了挑水的要領了。走路沒問題了。但到了湖邊用桶舀水時,祈冰往往犯難。首先人要擔著水桶,先把一隻桶橫著放進湖裏,讓水漫進來,然後用手和肩上的扁擔配合把水桶拉上來,然後再換隻桶依樣辦理。祈冰往往掌握不了進水量,多了,拉不上來,有時還把桶繩拉斷了,少了,又不夠挑的,隻得重來。有一次祈冰不小心在拉桶時用力過猛,腳下一滑,整個人摔進了湖裏,幸虧他會遊泳,要不就慘了。後來人家教他舀水時要均衡點,讓水緩緩進來,覺得差不多了,借著湖水的浮力將桶緩緩拉上岸來,不能操之過急。慢慢的,祈冰逐步掌握了挑水的技巧,走起路來,得啦得啦的,像在跳舞一樣,很有節奏感。後來祈冰找來原來的大桶挑水,由於力氣不夠,隻放大半桶水,結果一樣成功。

祈冰的神速進步,連爺爺奶奶看了都瞠目結舌,不住地誇祈冰聰明。祈冰心想哪是聰明啊,完全是紮紮實實練出來的,來不得半點虛假啊。

這次挑水,祈冰嫻熟地擔著空桶往一裏外的湖邊走去。

路上風景依然,隻是殘雪覆壓,遮蓋了一些熟悉的景致。到湖裏挑水,必須要經過一條長長的小路,一邊是菜地,一邊是茂密的樹林。以往夏天擔水時,覺得累了,祈冰放下擔子,喜歡坐在樹下看著對麵菜地裏五顏六色的瓜果蔬菜,覺得很是養眼。如今,天寒地凍,菜地裏隻有白菜和菜薹這樣耐凍的蔬菜了,顯得格外冷清和寂寥。

祈冰緩緩走過這條留下他無數汗水和腳印的小路,感到由衷的親切和感喟。他知道以後這條小路,他會來得越來越少了,他希望爺爺奶奶家能夠早點吃上自來水,畢竟他們越來越衰老了,再也擔不動兩個大大的水桶了,聽爺爺說明年就可以吃上自來水了,祈冰心裏便稍稍有點寬慰和釋然了。否則將會是祈冰心裏深深的牽掛和擔心。

祈冰很快擔回三挑水,水缸已經滿了。祈冰還要去擔一次,多留點水,好讓爺爺在家用,免得出去擔水滑倒了不好。奶奶攔不住他,就由他去了。

奶奶在家裏收拾妥當,準備明天一早就下去了。祈冰盼望小墩子能夠回來,直到晚上還是不見他的人影,估計是難得一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