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婆為什麼總是別人的好(2 / 2)

人們常說,十對婆媳中有九對不和。那麼,婆婆與媳婦都是女人,都是一個家庭的同一角色,為什麼就不能好好相處呢?

古往今來,在婆媳相處的曆史中,不是婆婆欺負媳婦,就是媳婦虐待婆婆。而在現代社會中,婆媳之間的關係雖然不再那麼緊張,但它仍是所有親情中最複雜、最敏感的。那麼,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婆媳之間如此難以相處呢?心理學家為我們找到了答案。

1、關係的特殊性。

婆媳關係在家庭人際關係中有其特殊性。它既不是婚姻關係,也無血緣聯係,而是以這兩種關係為中介結成的特殊關係。因此,這種人際關係一無親子關係所具有的穩定性,二無婚姻關係所具有的密切性,它是由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的延伸而形成的。

2、利益分歧。

我國素來有“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傳統,婆婆做了幾十年的內當家,現在把權力交給媳婦,媳婦在家庭事務中唱起了主角。對於這種角色轉換,做婆婆的往往難以適應。心理學家說:“有的婆婆雖已年過花甲,卻仍希望繼續保持在家庭中的經濟支配權,或者難以接受完全由媳婦掌握家庭經濟大權的事實。而做媳婦的也往往不甘讓步,這就難免發生矛盾。”

3、相互接納不良。

婆媳兩人原來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家庭之中,各有自己的生活背景、生活習性,而現在婆媳在一家生活,這就需要有一個逐步了解、相互適應的過程。如果適應不良,彼此不能接納,便會關係緊張,矛盾叢生。

4、中介失衡。

在婆媳關係中,兒子起著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盡管母子情深,也難以避免結婚以後這種關係變得複雜的事實。因為夫妻之間畢竟在活動、打算、開支以及交往等方麵有著更多的共同點。在這些問題上,夫妻觀點的一致性往往要超過母子觀點的一致性。這是因為兒子和母親相隔一代,在心理上存在著差異,這樣就容易造成兒子中介作用的失衡。

“小別勝新婚”的原因。

心理學關鍵詞:刺蝟效應。

人們常說“小別勝新婚”,其原因就是距離產生美,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婚姻是要考慮雙方的空間距離的。距離太近,原來的吸引力會變成排斥力。距離太遠,原來的吸引力就會失去“吸引”作用。

一位生物學家為了研究刺蝟的習性,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十幾隻刺蝟放到戶外的空地上。這些刺蝟被凍得瑟瑟發抖,為了取暖,它們隻好緊緊地靠在一起。相互靠攏後,刺蝟身上的長刺又讓彼此不堪忍受,很快又各自分開了。挨得太近,身上會被刺痛,離得太遠,又凍得難受。沒過多久,刺蝟為了抗寒又逐漸靠攏。經過多次摸索,它們逐漸找到了一個適中的距離,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於被彼此刺傷。

這便是心理學上的“刺蝟效應”,也稱作“距離效應”,是指人際交往中保持恰當的距離,既能保留彼此之間的美好印象,又能避免因為走得太近而帶來傷害。人們通常希望夫妻之間能夠如膠似漆,親密無間,其實這是不大現實的。

一個女孩問她的母親:“在婚姻裏,我應該怎樣把握愛情呢?”母親沒說什麼,隻是找來一把沙,遞到女兒麵前,女兒看見那捧沙在母親的手裏,沒有一點流失,接著母親開始用力將雙手握緊,沙子紛紛從她指縫間瀉落,握得越緊,落得越多,待母親再把手張開,沙子已所剩無幾。女孩看到這裏,終於領悟地點點頭。

這個小故事我們應該都聽說過,它告訴我們,即使是婚姻中的男女,彼此也都應該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擁有自由的私人空間,擁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愛好、自己的事業等。不想因過分在乎、依賴對方,而失去自我。不要試圖去主宰什麼,因為這世上沒有任何一個人願意成為他人的傀儡。留一點空間給彼此,愛情和婚姻才能更長久、美滿、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