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論宗教(此章改名為:宗教與哲學)(1 / 2)

中國的宗教和哲學都深藏著出世意識。隻有儒家有入世思想,但是受佛道感染,儒冠而佛心,儒衣而道言,失去了孔孟的積極入世精神。

——走進世界

哲學家說:科學的已知領域逐步大,同時未知領域也相應擴大;宗教是未知領域的精神安慰,宗教退出科學領域,仍舊有廣大的未知領域可以馳騁。

——人類文化的結構和運動

宗教創造於神學時代,主義創造於哲學時代。宗教和主義同樣不許懷疑,都是信仰。科學不怕懷疑,歡迎反複論證,不同於信仰。信仰與科學的分別在,是否容許懷疑。

——信仰問答

人類文化是逐步前進的,從神學文化到玄學文化到科學文化。科學文化發達之後,神學文化依舊存在。兩種文化的接觸邊緣是文化的斷層地帶,這裏容易發生文化衝突。這跟地震容易發生在地殼斷層地帶的原理有相似之處。

——文化衝突與文化和諧

華夏文化“不擇細流,所以成其大”。佛徒學儒,儒生學佛,佛教中國化,儒學宗教化。中國接受佛教文化,發展為儒佛交融的華夏文化。佛教在印度式微之後,中國成為東亞的佛教中心。

——兩大文明古國的經濟起飛

文化衝突有廣狹兩義:廣義指知識差距的衝突;狹義指宗教迷信的衝突。

——文化衝突與文化和諧

恐怖組織摧毀紐約貿易大廈,跟塔利班破壞巴米揚大佛、義和團拆除鐵路,出於同樣的心理狀態,都是宗教迷信的文化衝突。

——文化衝突與文化和諧

專製屬於神學和玄學文化,民主屬於科學文化,差距極大。

——文化衝突與文化和諧

科學還處於初期狀態,方興未艾。科學能理解的領域在擴大,科學不能理解的領域也在擴大,宗教是科學未知領域的精神安慰。受過科學教育的人們隻占全世界人口的一小部分,人類大多數還生活在原始信仰之中。有的科學家平日研究科學,星期天去教堂做禮拜,信仰和科學互不妨礙,好像白天生活和夜間做夢互不妨礙一樣。

——信仰問答

佛教。創始於前6世紀,反對婆羅門教,以“無常和緣起”代替梵天創始說,以“眾生平等”反對種姓製度,以“鏟除煩惱而成佛”為最終目的。

——西天佛國的新麵貌

有的宗教經過改革,幻想來生同時建設現世,跟現代化沒有矛盾。有的宗教千年不變,幻想來生而否定現世,死了比活著好,未能適應現代化。

——信仰問答

我的夫人張允和的去世,對我是晴天霹靂。我們結婚70年,從沒想過會有一天二人之中少了一人。突如其來的打擊,使我一時透不過氣來。後來我忽然想起有一位哲學家說:“個體的死亡是群體發展的必要條件”;“人如果都不死,人類就不能進化”。多麼殘酷的進化論!但是,我隻有服從自然規律!原來,人生就是一朵浪花!

——殘酷的自然規律

宗教是原始文化的結晶,在古代宣傳宗教就是推廣文化。文藝複興之後,科學猛然起飛,否定宗教中的某些假設,於是宗教跟科學發生矛盾。有的宗教改用曆史觀點解釋經典,容許認識的更新,跟科學不再矛盾了。有的宗教還未能做到這一點。

——信仰問答

佛教中國化,儒學宗教化,華夏文化成為儒佛二元化文化。

——人類社會的文化結構

信仰分直覺信仰和哲理信仰;宗教是直覺信仰,主義是哲理信仰。知識分經驗知識和實證知識;主義是經驗知識,科學是實證知識。宗教和主義都不許懷疑,科學歡迎懷疑,不斷反複論證。

——信仰問答

神權國家,政教合一,又分神學教育和世俗教育;君權國家,一人或一個集團統治全國,又分經濟封閉和經濟開放;民權國家,多黨直選、三權分立,又分自由民主和限製民主。有的國名標明宗教立國;有的國名標明主義立國;民主國家一般沒有國名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