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如何高明地說謊? (1)(1 / 3)

謊言“攝心術”——利有人的欲望

謊言有時就像一柄利劍,可以用來攻擊他人,也可以用來自衛,全看你如何運用。如果你把劍柄操握在自己手中,它就成了你攻擊對手的有力武器;如果你深諳劍法,不論手中有劍無劍,它怎樣進攻,從哪一個角度攻,你都可退可讓,應付自如。所謂“攝心術”實際上是一種控製人的心理、行為、意識的技術。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用到。

有個人名叫哈桑,有一次他借了2000金幣給一個商人。然而不幸的是,由於一時疏忽,哈桑把借據個丟了,他翻遍了家裏所有的地方,都沒找到,急得他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哈桑趕忙跑去找最要好的朋友納斯列丁,讓他給出個主意。

“如果那個商人知道我丟了借據,就不會把錢還我了。真主在上,那是2000金幣啊!”哈桑對納斯列丁說。

“商人借錢時沒有第三個人知道嗎?”納斯列丁問。

“商人把錢借走之後,我才告訴我妻子的。”

“那情況比較糟。”納斯列丁說,“商人借錢的期限是多長時間?”

“一年。”

納斯列丁沉思了片刻,為哈桑想出了個主意:“你可以向那個商人要一個借錢的證據。”

“什麼?向借錢的人要借錢的證據?你不是在跟我開玩笑吧,這怎麼可能?”哈桑困惑不解,感到納斯列丁荒唐可笑。

“對,我沒有開玩笑,隻有這個了。”納斯列丁說。“你馬上給商人去封信,要求盡早歸還你借給他的2500金幣。”

“什麼?2500金幣?我隻借給他2000金幣啊。”

“你去信催討2500金幣,他肯定立刻回信,說明他隻欠你2000金幣。這樣一來,你手頭不就有證據了嗎?”

哈桑一聽有道理,便寫了一封信,並且把急著催這筆借款的理由說得很充分。果然,不到十天工夫,商人回了一封親筆信,信中這樣寫道:“我現在不能把錢還給你,因為我們商定的借期是一年。至於借款的數目,你搞錯了,肯定錯了!我隻借了2000金幣,絕不是2500金幣,你那裏有我親自寫的借據。

“真主在上,我借的是2000金幣,絕不是2500金幣……”

哈桑看著這封信,高興極了,他不得不佩服納斯列丁的聰明。

就這樣,哈桑又重新拿到了商人向他借錢的證據,避免了不必要的損失。

在我們想要對方做自己希望他做的事時,如果直截了當,直來直去,往往達不到自己的目的,甚至還會適得其反。相反,如果你先去掌握對方的心理規律和特點,利用謊言去誘導對方,讓對方主動去做你想讓他做的事,就會間接地達到你的目的。這就是所謂的心理控製或者說“攝心術”。故事中的哈桑如果直截了當去跟商人說明情況,商人除非極有道德,否則很有可能不承認這筆借款,結果死無對證,哈桑也拿他沒辦法,隻落得“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要商人再寫一張借據也幾乎不可能,甚至他知道借據丟失,可能馬上就賴賬。納斯列丁可能是精通心理控製術的人,給哈桑出了個巧妙的主意,給商人設個套,讓他自己往裏鑽,主動承認借錢這碼事和借款數額,等於讓他在不知不覺中又開了一張借據。

我們不得不歎服故事中的納斯列丁的智慧。這個故事也讓我們懂得,當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脅,用正麵的方法很不奏效時,我們不妨適當借助一些“無害的謊言”來保護自己,這也是一種生存策略和處世的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