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機果然準確流利地講完了課,贏得了台下一陣陣的掌聲。
然而當他準備離去時,一位教授模樣的人走來,向他請教一個複雜的問題。眼看要露餡了,司機忽然靈機一動,說:“這個問題太簡單了。我的司機就可以為您解釋”。假愛因斯坦抽身而退了,那位教授會在假司機的那裏得到滿意的答案。
這種圓滿的結局從何而來?它來自於司機的智慧。
因為聰明的司機在大事不妙時,使用了金蟬脫殼法,自己安然撤退,而將火力引向了和自己已無關聯的“殼”——愛因斯坦了。
明朝有一位王守仁,後人稱之為“陽明先生”。王守仁當兵部主事的時候,上奏武宗,直言宦官劉瑾之罪,劉瑾覽之大怒,矯詔逮王守仁入獄,狠杖五十大板,幾乎把王守仁活活打死,然後罰他為貴州龍場驛丞。龍場驛離京師有萬裏路遠,是荒涼不堪、人少山多的地方。王守仁奉詔,不敢不往,便匆匆起程。行到浙江錢塘江附近,他的仆人趕來向他告密,說劉瑾已派人追來,要在半路劫殺他,叫他多加防衛。
王守仁卻說:“不必多慮,我料劉瑾不會這樣做。”他嘴裏雖這麼說,心裏早有了打算。第二天,那仆人早起,發現王守仁失蹤了。仆人在枕邊撿到一張紙,上麵寫著:“百年臣子悲何極,夜夜江濤泣子胥。”這分明是首絕命詩,仆人連忙追到江邊,隻見江水上浮著冠履,命人撈起一看,果然是王守仁的東西,不禁放聲大哭。因此遠近的人都傳說王守仁已死。負刺殺任務的特務,聽見這個消息,又檢驗過王守仁遺留下的東西,也回去複命。
其實這是王守仁的“金蟬脫殼”之計,他故布疑陣、掩人耳目,使人相信他已投江而死,偷偷地換上道袍,跑到福建的武夷山隱居起來。過了一些時候,王守仁才悄悄地趕到貴州龍場驛去。王守仁的“金蟬脫殼”這一招做得很到位,連其家人都以為他真死了,服喪告殯,最終得以逃脫劉瑾的毒手。
可見,“金蟬脫殼”用到關鍵的地方可以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為自己贏得時間和機會,從而掌握主動權。
難得糊塗,把握主動
鄭板橋說“難得糊塗”,這裏所說的糊塗不是真正的糊塗,而是一種科學、智慧、高明的為人處世之道。一律糊塗,不可取,每事糊塗;行不通。該糊塗就糊塗,不能糊塗也糊塗,但是不該糊塗的時候就一定得堅持,這才是糊塗的本質。然而到底該怎樣拿捏這些分寸著實體現了一個人處事能力的高低。
鄧小平先生是一位“難得糊塗”的楷模,他在與撒切爾夫人就香港回歸問題談判時,什麼都可以讓步,什麼都可以“糊塗”,唯有進駐中國軍隊、懸掛中國國旗、應用中國法律這三條不可動搖,一點也不能含糊,最終香港順利回歸。龍永圖先生代表中國參加中國加入WTO談判15年,他的經驗之談是運用“雙贏”原則。龍永圖接受采訪時曾經說過“談判的技巧就是讓步的技巧”,可謂是入木三分。很多問題在表麵上看起來都是中國“犯糊塗”、“吃虧了”,然而最終的結果卻是中國成功入世了,贏得了最大的利益。
可見,“難得糊塗”的高明所在。真正的智者在小事上也許會馬馬虎虎,毫不計較;然而在原則問題上,卻會據理力爭,毫不讓步。他們懂得因大而失小,能夠在紛繁變幻的世道中看透事物、看破人性,能知人間風雲變幻、處事輕重緩急、舉重若輕、四兩撥千斤。
美國的服裝商德魯比克兄弟二人,開了一家服裝店,他們的服務十分熱情。每天,哥哥都站在服裝店的門口向行人推銷。不過,這兄弟二人都有些“聾”,經常聽錯話。常常是哥哥熱情地把顧客拉到店中,反複介紹某件衣服是怎樣物美價廉,穿上後又是如何得體和漂亮。就這樣,經過一番勸說之後,顧客總會動心地問:“這衣服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