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上下文(2 / 2)

林哲宇怔了怔,怎麼突然間提到這事了?略一沉吟,裝糊塗道:“陳市長,信訪局那邊我也是因為宋士德的事情才接觸的多一些,之後就沒有多少接觸了。”

陳明看了一眼林哲宇,忽然笑了笑道:“哲宇,你比一般人要沉穩得多。”

林哲宇不明白陳明的意思,但是看得出來,陳明知道自己言不由衷,當即道:“陳市長,我隻是不知道您所說的大環境是什麼意思。”

陳明垂下頭,沉默良久才道:“宋士德案子的處理省信訪局也非常肯定,隻是這案子的過程你也是知道一些內情的,現在有人在拿這個做文章。”

林哲宇這一次是真的愣住了。正如陳明所說,這個案子的內情他知道不少,尤其是王新標沒有因此而受到處理,在一開始林哲宇並不是特別理解,但是後來他想通了,兩個方麵。第一,之所以王新標沒有被處理,不是陳明動不了他,而肯定是陳明受到了外界的影響。其實林哲宇也很奇怪,王新標既然有這個能量,怎麼會做了三年的信訪局局長也沒有再動一動。第二,這件案子的根本性問題在於賠償,而裏麵出現其他情況非常偶然,目標不在於此,讓宋士德獲得賠償,讓他不再上訪,這才是根本性的目的。但是現在陳明提到有人借此做文章,很顯然,不知道內情的人是做不了文章的。那麼這個人是誰,便是呼之欲出了。

知道內情的人有這麼幾個,首先是陳明,這一點可以排除。其次,給陳明施加壓力的人,更不可能這麼做,至於王新標,除非他腦子壞了才會做出這種損人利己的事情。第三,林哲宇。自己沒有做出這種事。那麼剩下來的便是唯一有最大嫌疑的人了,那就是信訪局副局長柳兆星了。

有了這樣的答案,林哲宇卻是不便於說出來,他並不能確定就是他,萬一不是,胡亂猜疑對他並不公平,當下道:“這文章大不大?”

陳明從抽屜裏拿出一份複印件,道:“這個你看看。”

林哲宇接過來,快速瀏覽了一下,心裏便有了底。對方劍指王新標,而不是陳明,說宋士德之所以一直未能獲得賠償,是因為信訪局局長縱容包庇。

林哲宇沉默著,想著這事應該怎麼去做。很顯然,這封直指王新標的舉報信應該是柳兆星一手炮製的,別人根本不可能知道內情,也就是說,他的最終目的是把王新標給弄下來。這人啊,為了升官,還真是無所不用其極,不知道他有沒有想過,即使是把王新標給搞下去了,這個局長的位置會落在他身上嗎?如果這麼想的話,他實在是侮辱了領導的智商了。

現在有很多人說,這個世上做領導是最容易的了,什麼事情都會由下屬操辦得妥妥貼貼的,隻需要他講個話點個頭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