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心插柳(2 / 2)

常昊心中有疑惑暫且不談,且說李兆闌接到周光良的電話,心情那個激動就別提了。

李兆闌能夠搭上周光良完全是個巧合。國慶前夕,他去參加市裏召開的縣長工作會議,遇上了一個熟人,那還是他在省政府任職的時候認識的,私交雖然談不上有多密切,卻也算得上是朋友。李兆闌在詩海舉目無親,現在遇上熟人,當然是挺開心的。兩人聊了一陣,李兆闌直言不諱地說自己對市裏的領導不是太熟悉,——這個熟悉指的當然不是不認識,而是攀上關係,對於這一點,對方心知肚明,倒也不藏私,便把他引薦給了常務副市長周光良。

李兆闌盡管不是那麼太在意一位常務副市長,覺得力量不夠,但是聊勝於無,總比兩眼漆黑的好,當時周光良還是很熱情的,肯定了海安的工作,鼓勵李兆闌繼續發揚苦幹實幹的精神。誰又能想到,短短的幾天詩海政局就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書記、市長同時調離,而周光良也一躍成為新的市委書記。

李兆闌很興奮,很感謝老朋友的引薦,不過他也知道,自己跟周光良隻不過是一麵之緣,搭上了末班車,離他的核心圈子還遠得很,正在考慮怎樣才能讓周光良對自己的印象更深刻一些,在這個時候,周光良的秘書常昊打來了電話,說周書記找他。

“周書記,我是李兆闌,有什麼指示?”雖然是在電話的另一端,李兆闌還是擺出一副畢恭畢敬的姿態來,身體挺得筆直。想當年在省裏做領導秘書的時候,他可是趾高氣揚的,或許連他自己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變化,環境改變人啊。

周光良似乎能感覺到李兆闌的恭卑,微微笑了笑道:“兆闌縣長啊,海安可是詩海的排頭兵啊,作為政府一把手,你的擔子不輕啊。”

這個稱呼讓李兆闌有些小激動,還沒說話,周光良跟著道:“海安可是我打出去的第一個電話,我是很關注海安的發展的,你可得把工作給我做實了,不然我拿你是問。”

李兆闌擲地有聲地道:“周書記您放心,我一定緊密團結在市委周圍,鞠躬盡瘁,為海安的發展貢獻光熱。”

“那就好,我也相信兆闌同誌能夠勝任這份工作。”周兆良又道,“海安的發展牽動著市委市政府啊,聽說海安正在清理汙染企業,這就很好嘛。”

李兆闌心裏微微一怔,也不知道周光良這話是個什麼意思,便試探著道:“周書記,我向您彙報一下,在林哲宇同誌的倡導下,縣委縣政府對工業開發區的涉汙企業進行了清理,今天上午環保部門對清江紙業等一批涉汙企業進行了關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