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管環境保護工作的副縣長孫士奇參加了市裏的環保工作會議之後,把會議的主要精神向李兆闌作了彙報。
孫士奇參會可謂意氣風發,這得益於海安的環境治理工作先人一步,得到了市政府的肯定和褒獎,這讓孫士奇的心裏很是舒服,以前他對林哲宇這種“自扇耳光”的行為非常不理解,有誰會去自曝家醜啊,很多地區都有地方保護主義,別說主動治理了,上級來調查的時候還忙著擦屁股,現在他才知道,林書記的眼光是前瞻性的。
會議的內容主要是兩個方麵,一個是海安的小瀝河整治已經納入了市政府的日常工作。這項工作由市環保局牽頭主抓,海安縣作為治理主體,自然是責無旁貸。另一個方麵,是學習了省裏治理汙染的典型縣區做法。
李兆闌隨即去了一趟林哲宇的辦公室,把這個情況說了,林哲宇翻了翻文件,眼睛微微一亮,想不到臨沭的汙染治理已經走在全省前列了。他不由想到去年跟高軒關於治理汙染的一番對話,略一沉吟道:“海安的情況與其他縣區雖然有所區別,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先進經驗還是值得學習的。老李,我們請的環保專家什麼時候過來?”
李兆闌道:“昨天還聯係了,說要到四月份才有時間。”
林哲宇道:“臨沭的縣委高書記我比較熟悉,臨沭與海安的情況有不少共同點,是不是考慮去那邊學習借鑒一下?”
李兆闌道:“那當然好了,我恨不得馬上就能看到小瀝河的水變清了。”
“那這樣吧,我跟那邊聯係一下,你看看哪些人參加。”
李兆闌道:“專業性的考察,帶上不分管這項工作的人去也沒多大意思,就孫市長和環保局戴局長去吧,你帶隊,我就不去了,還有不少事情等著我去做。”
林哲宇笑了笑道:“那就這麼定了,家裏就交給你了啊。”
林哲宇很快與高軒聯係了一下,高軒答應的很爽快,不過要林哲宇快一點過來,一周後他也要去中央黨校參加縣委書記的輪訓班,林哲宇當即與他定下了時間,明天就過去。
第二天一早,林哲宇帶著縣委辦主任劉平以及孫士奇和戴榮勤以及環保局的一名專業人員,分乘兩輛車前往臨沭。
臨沭是林哲宇鹹魚翻身的地方,所以林哲宇閑暇的時候也會關注一下臨沐的情況,重新踏上這片土地,未免有些近鄉情怯。經過了幾年時間,他所熟悉的一些人可能調動的調動,退休的退休了。
到達臨沭,高軒親自在路口等著,見到林哲宇,還是很矜持的,沒有大笑著擁抱,保留著縣委書記的風範,不過在林哲宇上了他的車之後,高軒立即就成了變形金剛:“哲宇,煒曄可是放出話來了,要讓你為沒有親自參加他的婚禮付出慘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