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語文教學與研究
作者:秦榮國
摘 要: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是小學語文教學發展進步的一個重要環節。本文從數個角度分別闡述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分析了其教學模式中的各個重點,結合實例論述了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希望本文能對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所幫助。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有效性 提高策略
在教育改革創新的大環境時代裏,小學語文教學革新不可忽視。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該如何調動,是放在教育者麵前的一個重要問題和挑戰,而新模式、新思維、新策略的提出及應用尤為關鍵。
一、傳統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弊端
(一)教學模式單一。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模式過於簡單化,缺少教與學的互動性。這種情況會造成課堂死氣沉沉及教學成效低下等結果。小學語文缺少互動教學,就無法讓學生產生學習動力。課堂沒有生氣,教學就無法給學生帶來樂趣。在缺少動力與樂趣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效率不能得到長期有效的提升,從長遠看,對學生發展極為不利。枯燥無味的教學,注定會讓教育失去前進的方向。
(二)教材枯燥單調。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大關鍵,便是教材的選用,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重要因素在於合理挑選教材。目前傳統教育中,小學語文教材的選擇與運用太過守舊和單調,沒有豐富的知識構架與體係,加之課外閱讀書籍匱乏,整體教材缺乏多樣化創新。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學生的個性很難得到培養。此外,教材太過單一化也會使教與學都進入疲乏狀態,老師喪失教育激情,學生也逐漸喪失渴求知識的欲望。
(三)教學目的不準確。
小學生的學習狀態還處在初級起步階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對小學生教學的目的,應重在培養其主動學習的態度和能力素質。小學生學習自律性不夠,因此需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若不然,則必然會導致學生學習倦怠,產生厭學等不良後果。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革新教育理念,豐富教學模式。
小學語文教學想要構建高效課堂,需重視課堂氛圍的正確營造,在改變枯燥沉悶課堂氣氛的前提下,還要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使課堂氣氛不僅能夠活躍起來,而且使教學內容得以保證。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培養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思考和鑒賞能力,讓整個課堂顯得輕鬆活潑,並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要,采用合理的教學手段,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從而培養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對《我不能失信》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先組織學生一起朗誦課文,然後就“失信”一詞提出問題,讓學生發散思維,隨意討論並給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在所有學生對文意比較了解後,啟發學生結合平日的生活,共同探討什麼是信用,為什麼不能失信,以及怎樣才能做到不失信於人。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被完全激發起來,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卻又不失嚴謹,最終使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找到學習語文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另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也可多元化,老師在充分了解到學生的特征後,設計開發出多種不同的教育方式,同時培養出老師與學生的教學感情,也培養學生對學習的熱愛,讓學生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