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Moodle平台的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聽說課的應用探索
外語教學與研究
作者:鄭春芬
摘 要: 傳統大學聽說課教學模式依然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未能得提高,英語聽說能力低下。基於Moodle平台的翻轉課堂讓大學英語聽說課更具靈活性、時效性、開放性、交互性,從而有利於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
關鍵詞: Moodle平台 翻轉課堂 大學英語聽說能力
一、引言
2007年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後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1],可見聽說能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與此同時,聽力考試在大學英語四六級的比重早已上升到了35%。盡管如此,當前大學生的聽說能力普遍低下,對於傳統聽說課單一模式的學習興趣不夠,學習效果不佳,不能有效發揮自主學習的作用。因此,“外語教學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改進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朝著個性化和自主學習的方向發展”[2]。基於Moodle平台的翻轉課堂以其靈活性、時效性、開放性、交互性的特色,積極發揮師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師生認知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讓學生時刻置於英語聽說互動交際之中,從而提高英語聽說能力。
二、建構主義學習、教學理論和基於moodle平台的翻轉課堂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
建構主義又稱結構主義,早期的代表人物有皮亞傑(Piaget,J)、布魯納。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馮·拉格斯菲爾德(Von Glasersfeld)為代表的建構主義者明確提出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的基本觀點具體概括如下:1.認識是由主體主動建構的,而不是從外界被動地吸收,即認識具有主動性;2.主體在認識過程中,不是發現獨立於他們頭腦之外的知識世界,而是通過先前個人的經驗世界,重新組合,建構一個新的認知結構,認知具有建構性。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是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可概括為:1.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2.學習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事物的理解;3.學習應該是一個交流合作的互動過程[3]。建構主義的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利用情境、合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積極性,達到學生對知識建構的目的。
(二)Moodle學習平台和翻轉課堂
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是澳大利亞教師Martin Dougiamas研製和開發的一個免費課程管理係統,意思是模塊化麵向對象的動態學習環境,Moodle平台主要功能模塊有:課程管理、作業、投票、論壇、測驗、資源、問卷調查、互動評價、日誌等。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 Model)起源於2007年的美國林地公園高中,由於學校地處山區、交通不便等問題,導致學生缺課現象普遍,於是喬納森·伯格曼(Jona than 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 Sams)兩位化學老師嚐試使用屏幕捕捉軟件錄製PPT演示結合實時講解的視頻上傳到網絡,以此幫助課堂缺席的學生補課。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翻轉課堂逐漸普遍起來。另一位為翻轉課堂作出重大貢獻的當屬薩爾曼·可汗,早在2004年,可汗通過雅虎的聊天軟件、互動寫字板和電話,為自己12歲的表妹解答數學難題,很快他的其他親戚紛紛上門討教,可汗把這些輔導材料製作成視頻放到You Tu be網站上。就這樣,薩爾曼·可汗在2006年創辦了可汗學院,截至2014年1月,You Tu be上的“可汗學院頻道”共有163.3萬訂閱號,觀看次數超過3.55億次[4]。薩爾曼·可汗和他創立的可汗學院把FCM推向了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