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探索“學為中心的課堂”(1 / 3)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探索“學為中心的課堂”

外語教學與研究

作者:何曉東 夏建新 羊琍琍

摘 要:作者結合自身的課堂實踐經驗,重點分析英語課堂閱讀教學中常見的問題,探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為中心的課堂”模式,意在打造以學生為主體的英語課堂,最終實現將教育的本質回歸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 初中英語 閱讀教學 學為中心

一、引言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明確提出: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堅持以學生為本,麵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異,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為學生繼續學習打好基礎。有效的閱讀教學一直是初中英語教學關注的焦點之一, 閱讀不僅是學生需要掌握的重要語言技能,而且是學生獲得語言輸入的重要途徑。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創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情境,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和閱讀技能的訓練,引導學生自主獲取文章提供的信息,領悟文章內涵,使學生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和技能,最終具備獨立的閱讀能力。

二、“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背景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早在中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在《述而》中提及要注重啟發誘導,強調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以學習為中心”的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J.s.Bruner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他認為“學習是學生積極的創造性活動”。 從理論上說,英語學習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的語言技能必須通過自身的實踐才能得以進步與提高。英語學習的過程是把理論知識轉化為主體應用的過程,而這一過程的轉化必須依靠學生主觀能動的學習才能實現。

“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準確把握了現代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凸顯了學生主體性,明確了“教”服務於“學”的追求,是對赫爾巴特“教為中心”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徹底顛覆,標誌著現代課程的改革與進步。隻有當教學活動真正成為學生活動的時候,才賦予了教學真正的意義。

三、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英語閱讀教學的環節中缺乏對“學 ”探究和鑽研。

自新課標實施以來,教師逐漸開始重視閱讀教學的各個環節的優化設計,也在課堂中引導學生解決一些問題,課堂氣氛似乎活躍,學生也看似主動。然而,實質上學生仍是跟著教師所預設的問題軌道前行,最終的教學效果仍然是學生僅僅學到某個知識,仍處於被動接受知識的位置。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探究能力依舊沒有得到發展與提高,依舊屬於“知識本位式”。

在日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偏重對“教”的鑽研,而很少涉及對“學”的探究。在初中閱讀教學課堂中,大多數學生沒有自主進行英語閱讀的意識和習慣,都是以被動形式進行。實際上,教育的本質與最終目標是為了學生的全麵發展、個性健康發展與終身可持續發展。因此,“學”是“教”的目的,教師的“教”是為了讓學生 “學會”和“會學”。所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能更好地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為學生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2.目前的閱讀教學處於一種相對孤立的狀態,缺乏相應的語境。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部分閱讀題材片麵強調閱讀文本的篇章結構,希望以此達到培養和訓練所謂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技巧,但實際上脫離英語教學中對閱讀內容背景、內容賦予的深層次內涵等其他重要因素的認知。英語閱讀教學須達到與其他各方麵有機結合、互相滲透的目的。

“學為中心的課堂”不可能隻靠單一某方麵的技能提高而達到高效的英語閱讀學習,針對課文中大多采用西方文化生活的閱讀題材,如果不了解相應的背景知識,沒有為學生就文章理解創設相應的背景知識,學生隻能孤立地理解純文本的含義,就不能提高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學習閱讀的同時,領會文章所賦予文化等方麵的深沉底蘊。

3.閱讀教學中任務設置簡單,缺乏分層、梯度不明。

在閱讀教學中為了檢測學生閱讀的效果,教師往往會設計一些任務。在現階段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給學生設置的大部分任務和問題沒有明顯分層與梯度區別,而且絕大部分任務都是以細節閱讀為主。例如8A M7U2中有關 Lingling和 Sally的描述,純粹設計兩個平行問題:What does Lingling look like? What does Sally look like? 這屬於一般性的任務或問題,學生隻要通過直接閱讀課文的部分段落或全文就可以獲得答案,這些任務適合基礎較差或基礎中等的學生。但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來說,這些任務缺乏挑戰性,不利於發揮他們思維的積極性與探索性,不利於他們閱讀能力的提高和自主能力的發展。

四、初中英語閱讀中如何實施“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

1.關注和重視對“學”的探究和鑽研。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學家杜威曾說:“教學必須從學習者已有的經驗開始,比較聰明的教師注意係統地引導學生利用過去的功課來幫助理解目前的功課,並利用目前的功課加深理解已經獲得的知識。”新課程強調“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和“解決一個問題比發現一個問題更重要”,以此鼓勵學生自己解決問題。

要使閱讀教學有效,就必先使學生的學習更有效;要使學生的學習更有效,就必須先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更有效。教師必須事先充分鑽研和了解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閱讀能力,才能設置合理符合“最近發展區”的任務,真正將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學習潛力發揮到最大效果。同時要關注學生現有能力的缺陷及教師的適時點撥是否可行,教師又須針對這些缺陷設置相應任務完善和提高。畢竟,隻有經過教師的適時點撥,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才能順暢,學生的思維才有可能走向頓悟,課堂教學收益才能走向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