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培育和打造棕溪特色經濟的思考
出類拔萃
作者:陶勇俊
摘 要: 棕溪鎮位於陝西省旬陽縣東部漢江南岸,是秦巴山區連片貧困地區的典型代表,是國家實施精準扶貧的重點地區。發展主導產業,大辦特色經濟,是農民致富脫貧的重要途徑。作者通過對棕溪鎮發展特色經濟的分析,對貧困山區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提出幾點思考。
關鍵詞: 棕溪鎮 特色經濟 精準扶貧
棕溪鎮位於陝西省旬陽縣東部漢江南岸,全鎮轄30個行政村,235個村民小組,28942人,鎮內有可耕地52197畝,但其中水田僅60畝,山大人稀,土地瘠薄,是一個典型的山區旱作農業鎮。近年來,該鎮突出地方特色,立足優勢資源,積極加快山地綜合開發,在全鎮發展煙草、黃薑、蠶桑、畜牧、林果、食用菌等主導產業,實現了農民財政兩增收,推動了鎮域經濟的發展。2014年,農業主導產業產值占全鎮工農業總產值的35%,主導產業實現財政收入150萬元,占財政總收入的61%。發展主導產業,大辦特色經濟,已成為棕溪鎮強鎮富民的一個法寶,也是該鎮多年探索加快山區農民發展走出的一條成功之路。
但是,按照產業化發展和特色經濟的要求,該鎮還存在許多問題,突出表現在:品種多,規模小,生產水平低,配套服務差,效益不高,等等。目前糧食種植麵積依然占主導地位;煙、薑兩項穩定在萬畝左右,但產量、質量、效益都沒有達到預期,尤其煙草還有潛在的下滑危險;桑多為坎邊零星,年養蠶隻4000餘張,且張產、收入都不高;畜牧業仍是傳統養殖,自食多,商品率低;食用菌更是因為市場波動已近夭折;魔芋、中藥材也隻有千畝左右;花椒、核桃、板栗等林果業零星分散,不成氣候。產前、產中、產後各環節服務及基礎環境都與產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差距很大,這些問題需要在加強對棕溪特色經濟的打造中完善解決。據此,筆者有以下幾點思考。
思考一:打造特色必須走出三種思想誤區
一是無糧不穩的思想誤區。無糧不穩是我國多年吃不飽飯得出的經驗教訓,其從特定曆史階段和大的區域範圍內來講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具體到一個鄉鎮,甚至一個縣、一個市而言,這種思想又無疑是禁錮人們發展特色經濟的絆腳石。山區農業由於受自然環境、科技信息、勞動者素質等因素製約,比較效益低下,麵臨空前挑戰。目前國際市場上糧食的價格遠低於山區糧食生產的成本價格,隻要口袋有錢,還怕倉中無糧?因此,山區農業要大膽在好田好地上發展特色經濟,應該允許和鼓勵無糧組、無糧村、無糧鄉鎮甚至無糧縣市的出現,這才是山區農業大發展的前兆。二是多業並舉的思想誤區。一個地方土地、人力、財力等基礎資源有限,沒有重點,多業發展,結果必然是互相牽製,一業無成,也就是平常說的“品種一火車,產品一汽車”,沒有一點優勢和效益可言,更談不上特色,因此,特色項目必須是一個地區帶有主導性的突出項目。一個鄉鎮若能真正打造出一個特色的產業,那就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三是結構單一的思想誤區。特色項目由於不突出,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就給人以產業單一的錯覺。棕溪的煙草多年來都是全鎮農民財政兩增收的主導項目,無論是煙農的務煙技術,還是基礎建設都有相當的水平,有15個左右的村年種煙800畝以上。但是近幾年來由於不斷培育其他後續產業,相對來說,削弱了抓煙的力量,致使煙草生產發展(當然不排除市場及天氣的影響),高峰的1997年種煙1.67萬畝,產值1398萬元,創稅210萬元;而低穀的1998年產值隻有400萬元,創稅53萬元,並且隨著其他產業的衝擊,煙草生產有下滑趨勢。這三種思想一定程度上帶有普遍性,隻有克服和走出這些誤區,才能打造出更具特色的主導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