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師妹又低下頭靠在了我肩膀上,一邊頑皮的用纖細的手指撥弄著我的胸口,一邊輕聲說道,錦秋說現在咱們投行部的這十七個團隊當中,如果單從人數看的話,算上今年新招聘進來的四個項目助理,咱們“四部”還有十二個人,差不多還是同時兩個項目組還有富餘的人員配置,並不算少了,好多團隊都隻是一個項目組的人員配置。但問題是“四部”現在的人員結構不合理,高總隻是名義上掛著個董事總經理頭銜,實際基本上不管“四部”的事,李坤又沒什麼業務操作能力,底下七個項目助理還都嫩,所以真正能幹事的就你和陳敬文、小衛子三個人。

這樣的人力結構,如果和在一塊同時隻運作一個項目的話,項目助理要不了那麼多,而且你和陳敬文兩人當中勢必有一個被當成項目經理大材小用,太浪費了。像現在這樣你和陳敬文分開,同時運作兩個項目的話,能夠獨立完成項目分支的又隻有小衛子,那麼沒有小衛子的那個,勢必又壓力太大,比如你現在,這樣又顯得人手緊張。

而且因為缺的是有三四年工作經驗的項目經理,招畢業生遠水解不了近渴,從同業當中挖人的話,這樣的人不高不低的,這時候正是職業生涯的岔路口,要麼往上升級,然後一直幹下去,要麼像我一樣轉行,所以以項目經理的待遇去挖別家的項目經理,很難挖到,以高級副總裁的待遇去挖項目經理,公司又吃虧,算來算去,最好的辦法就是和其他團隊合並,長短互補。

恰好現在“八部”和“十三部”都人丁單薄,“八部”就林國棟總監帶著一個高級副總裁和一個項目經理、兩個項目助理,勉強夠一個項目組的人員配置。至於“十三部”,不光人少,人員結構也有問題,最後一個高級副總裁聶輝五月份跳槽了,現在就王群總監帶著兩個項目經理和三個項目助理,是最適合跟“四部”合並的,兩個團隊人員結構剛好互補,隻是合並之後,項目助理就太多了。

如果合並的話,最有可能就是和十三部合並,如此一來,合並之後就會形成李坤和王群兩個總監,你和陳敬文兩個高級副總裁,三個項目經理,十個項目助理的結構。但是總監位置隻有一個,就算沒出三姐這事,沒有保薦人資格的李坤都吃虧,更何況現在還出了這事,所以李坤的總監位置很可能不保。至於對你的影響嘛,錦秋說她在內網上看過“十三部”那六個人的資料了,其中有四個都是福旦的,就連王群也是,和陳敬文都是校友,到時候你的日子肯定就不會像現在那麼好過了。

聽完小師妹轉述錦秋的話,我啞然失笑道,寶貝小媳婦還真是下了一番功夫啊,居然把“十三部”所有人的出身都打探清楚了,我到華信七年,對“十三部”也就知道王群的名字而已。錦秋的思路是對的,但是她畢竟不知道三姐這事情的詳細情況,所以想的淺了一點。現在這種關頭,公司想方設法的要掩蓋三姐的事情,就隻能假戲真做,徹底坐實三姐“因公被誤殺”的名目,再加上公司高層也心虛,就怕被外界看出端倪,傳出些什麼閑言碎語來,所以對於咱們“四部”包括李坤在內的所有人,不但不能給任何處罰,無論明的還是暗的,而且還要反過來給一些褒獎安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