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級副總裁一級再向上走一步,之所以艱難,有很多方麵的原因。

比較淺顯的原因首先是在資質方麵,比如我們公司要求出任團隊總監的人需要具有保薦人資格。盡管有李坤這樣的特例,但他是因為曾經做過央企高管,在社會上具有很深厚的人脈根基,所以才能破例,絕大多數人是不具備他這種條件的,因此如果拿不到保薦人資格,就被這樣一條規定堵死了上進的路徑。這種規定不光我們公司有,大多數同業公司也都有類似的規定,這主要是出於管理的需要。

投行的幾乎所有工作都是以團隊為單位來開展的,由於行政賦權的原因,團隊領導擁有人力、資金等資源配置投放的權力,也就間接擁有了主導工作中具體項目運作的權力。但是投行的項目中,最主要的又都是保薦項目,都需要有保薦人來簽字、承擔最終責任,本著責任與權力相匹配的原則,在項目運作過程中,保薦人也應該有主導項目運作的權力,隻有這樣,如果項目最終出現問題,讓保薦人承擔責任才公平合理。

隻是如此一來,在投行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就出現了團隊領導和保薦人兩個對項目運作都有主導權力的角色,為了避免出現令出多門的混亂局麵,所以很多公司就都規定出任團隊領導的人需要具有保薦人資格,這樣就可以將兩個角色統一到一個人身上去,實現權力與責任的完全匹配。

另外,投行高級副總裁一級往上晉升非常困難,還有一個比較淺顯的原因是年齡問題。在我畢業工作那時候,本科算是常見的比較高的學曆,碩士及以上還屬於“稀缺資源”,因此投行招募的新人中,本科生占大多數。

本科畢業一般二十一二歲,精力充沛,也沒有家庭羈絆,什麼活都能幹、什麼苦都能吃,非常適合投行一線這種經常熬夜加班、長期頻繁出差的工作方式。但是做三年項目助理、三年項目經理,升到高級副總裁,再幹上兩三年,就三十出頭了,比如我現在。到了這個年齡的人,生理上精力開始逐漸衰退,另外差不多都成家了,不少人家裏還有了小孩,到這時候,顯然就不是十分適合一線工作了,而且在投行一線工作十年左右,錢也已經掙了不少,往往就會萌生退意,或主動或被動的轉到投行委員會、風控委員會或者內核部這樣的二線部門去,提前進入一種半退休狀態。

大約從2006年以後,碩士生開始泛濫人才市場,投行招募的新人自然也就以碩士生為主,發展到如今,絕大多數投行甚至硬性把碩士學曆定為招募新人的最低學曆門檻。而碩士畢業差不多都是二十四五歲,如此一來,年齡給高級副總裁晉升帶來的困擾就愈發的突出了。

除了這兩個原因之外,還有一點也是影響高級副總裁一級晉升的直接原因,就是責任大了,收入卻不一定會更多,這是由投行輕工資、重獎金的特殊收入結構所決定的。

高級副總裁的工資毋庸置疑是遠低於團隊總監的,比如我現在的含稅工資其實一年不到三十萬,而我們團隊總監王群的年薪估計在百萬左右,是我的好幾倍。但是我們收入的大頭都是年終獎,而年終獎又來自於項目。當個高級副總裁,如果跟了一個有資源的團隊總監,經常都能參與又好又多的項目,年終獎是非常可觀的。但是作為一個自立門戶的團隊總監,如果自身沒有足夠的資源拉到項目的話,就隻有一點保底年終獎了。

就是這個原因,使得一些人即便具備了出任團隊負責人的資格,也不願意自立門戶。相比起我們投行部,這一點在葉蘭他們資管部體現得尤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