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之亂(一)(1 / 1)

慶豐三十九年,春節。

這是“景帝之亂”後的第四個春節,雖然戰事初休,但平定的生活就是百姓最大的幸福。且新王登基之後,力推仁政,頒布了一係列的法令改善民生,在這種氣氛下,連續七年飽受戰亂之禍的慶豐百姓,終於在今年開開心心的操辦起了年事。

話說慶豐國初立之事,也是政法通明、國泰民安。慶豐開國之祖名風疆,在前朝群雄割據之時,一統多國,建立新朝,國號慶豐,取風調雨順、國運昌盛之意。風疆帝登基之日,除卻更正國法、整理朝政之外,還將多年陪伴自己四方征戰的異性兄弟們冊王封地。這些異性兄弟中除去已戰死沙場的忠王劉然、襄王孫勝,還餘有尚存於世的賢王夏白鶴、武王高明遠、文王趙子詳。

慶豐二年,三王離京各赴封地。賢王封地於慶豐國之東南,三麵領海,一麵著陸,維護慶豐水域安定;武王高明遠定於西北高原之地,以鎮守邊疆,驅除蠻夷之國,保邊境安穩;文王趙子詳遷於西南之地,封地於內陸之中,距慶豐皇城最近,以助慶豐始帝治理全國。三王文韜武略、各展其能,慶豐國一帝三王同心同力,共治慶豐,卻也未有辜負慶豐之名,得意安定繁榮之態。

慶豐三十年,開國帝風疆因病薨,享年47歲,舉國送喪七日,皇陵沿途百姓悲痛萬分,沿街跪拜,送葬這位守護慶豐國的英雄。慶豐始祖死後,太子風琨繼位,號景帝。景帝風琨為風疆帝原配所生,幼年喪母、寄食於百姓家中,過著顛沛流離、無父無母之日。二十餘歲才被尋回宮中。風琨生性懦弱、自小飽受苦楚。風疆帝因愧對這個自小喪母離父的大兒子,力排眾議將其立為太子之位。

風疆帝死後,風琨登基,多疑懦弱之處暴露無遺,壓抑多年的不滿與殘暴在酒色聲中不斷顯現。在位期間寵幸佞臣、大肆殘殺手足、大興報複之事。三年後,景帝終日沉溺於酒池肉林之中,不聞時事,朝政旁落,為皇貴妃柳氏一族把持,自此慶豐國民不聊生、國不成國。慶豐三十三年,慶景帝聽信皇貴妃等人讒言,又因當年三王反對自己被立太子之事,而認定三位異性藩王有不臣之心,暗地中開始削藩事宜。先是以勾結逆黨為由,將忠王之女趙貴妃、賢王之女夏貴妃收監關押,隨後以擒賊先擒王之名,以藩國實力最強的武王為始,進行迫害。

在皇貴妃柳氏等人的陰謀之下,武王之女,慶豐之後高氏與其子風淵被密旨下毒賜死,隨後以國母發喪為由,宣各地藩王入宮覲見。三藩中,武王思女心切,最先到達帝都。武王因戰時之傷緣故,一生隻育有二女。大女兒高冰入宮為後,小女兒高雪嫁與當朝兵部侍郎孫然為妻。武王於悲戚之中,最為掛念的便為自己的大女兒高冰之子,慶豐太子殿下,卻在到達的數日裏因景帝三番五次阻攔而不得見。武王因而生疑,開始著人於暗中探聽消息。想當日武王統帥三軍,手下之將兵在慶豐國立後大多封官進爵,再加上近年來景王不得人心,雖有邢獄之怖,但仍有人不忘當年之恩,冒死將消息傳於武王。得知真相後的武王悲怒攻心,忙修書於其他二位藩王,並開始設計脫身,返回封地,以謀大事。

------題外話------

這是你猜第一次在瀟湘發文,希望各位大大多多支持鼓勵。你猜會努力保證每日最少三更,有什麼不足之處也希望大家砸磚指正,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