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信仰的虔誠和對亞瑟的個人崇拜讓騎士團擁有了強大如神般的戰鬥意誌,然而除此之外,亞瑟還未騎士團量身打造了其一整套專屬的裝備,包括套頭鏈甲、條紋徽章外罩袍、脛甲、護臂、護腕、樽式全覆帶有活動麵罩的頭盔、鳶盾、近身長劍以及騎士長槍!
當奧卡第一眼見到騎士團的時候,差點驚呆當場,雖然裝備從做工和技術上講隻是徒具其表,很多方麵都有缺陷,而且裝扮也遠不如後世電影中那般炫酷,偏重於樸實無華,然而,近距離觀賞還是給人以相當大的震撼。這簡直就是後來中世紀騎士的原版啊!實在有點時空錯亂的感覺。
不過,當冷靜下來之後,奧卡很快意識到,亞瑟創造的這個騎士團事實上可能精神層麵的意義遠比實際作戰效用更高,這種重裝的騎兵在臨近哈德良長城一線的開闊平原上的確堪稱人形殺器,對於大部分都是步兵的皮克特人來說,隻需要對著他們零散的步兵隊列發起一次集團衝鋒,也許就足夠結束戰鬥了。不過,人數上的限製讓騎士團恐怕很難發揮重騎兵真正的殺傷力,當達到一定規模的重騎兵發起衝鋒時,毫無疑問,那將是難以想象的場麵,除非敵軍堅決到誓死抵抗的程度、人數還要超過五倍以上,結成最利於防守的陣型,並且有大量的長槍拒馬和穩健老辣的指揮,否則,有了初速度的重騎兵衝鋒就如同滾滾洪水,淹沒一切。
而顯然,亞瑟的這個騎士團隻能用來威懾,或是集中突入一點打亂敵軍陣線,或是騷擾側翼,往往都是隻能驅散敵人而非擊潰,殺傷也是極為有限,不過麵對人數眾多、裝備簡陋、指揮效率低下的皮克特人,在稍大規模的會戰中,有這樣的騎士團在手,隻要找到機會的確能輕易擊敗對手,不過,也就僅限於此了。
皮克特人簡直個個都是天生的飛毛腿,他們在寒冷的北原上奔跑起來猶如疾風一般,加上對地形的了如指掌,皮克特人隻要不是愚蠢到集結在平原上等著被騎兵砍下腦袋,羅馬人即便擊敗了他們,也很難取得什麼實質性的戰果。因為,隻要敗局稍顯,皮克特人頓時就會作鳥獸散,四散奔逃,躲入山林,缺乏輕騎兵的羅馬邊防軍隻能在後麵吃灰幹瞪眼,貿然派人進入山林,那就全然是另外一種結果了,皮克特人會像狡猾的山間豺狼,在暗處窺伺著,等到你一鬆懈,他們就會將你連骨頭帶皮一起吞了,一點不剩。
所以,幾個世紀以來,羅馬人就是和北方的蠻族這樣日複一日地糾纏著,戰鬥總是千篇一律,羅馬人敗了,躲回長城後麵,蠻族望城興歎、蠻族敗了,躲入山林,羅馬人隻能望林切齒!
然而這一次,皮克特人犯了致命的疏忽,不少部族毫無顧忌地遷移到平坦的平原地帶,雖然也有樹林掩護,但和北邊的山高林深那是有天壤之別。沒有足夠的地形掩護,羅馬人也並非白癡,要知道意大利也是多山地區,所以奧卡果斷地決定反擊,以突襲戰為主,一個個皮克特部族甚至連反應都沒有,就在睡夢或措手不及中被屠滅。
整個哈德良長城的東段,一共有7個較大的皮克特部族,他們分段對長城進行侵擾,而奧卡在進入紐卡斯爾要塞,見到亞瑟商議決定展開全麵反擊行動的第二天,就親自率隊消滅了紐卡斯爾北麵的800多人的皮克特人部族,接著馬不停蹄,秘密行軍,向西邊緊鄰的布萊登要塞進發,當日便成功與布萊登要塞守軍取得了聯係,以總督身份要求要塞指揮官配合,於是當夜,進行又一次突襲,南北夾擊消滅了盤踞在河穀的一個皮克特部族,殺傷超過1000,俘虜超過300。
將俘虜交由布萊登要塞看押,然後匆匆交代了要塞指揮官穩固防守以及一些事宜之後,奧卡接著又抽調要塞內的所有騎兵,大膽地繼續向西,又過了一日趕到普拉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