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節 來自威爾士的挑戰(2 / 2)

仔細觀察那些橫七豎八倒在一起的屍體,你會發現,其中隻有很少的一部分是無辜的平民,顯然這些不幸的家夥都是不小心被戰亂波及因而喪命,因為其他屍體從服飾上就可以涇渭分明的看出,分別歸屬於兩方,其中一方,從那標準的帝國輔助軍團裝備就可以推斷出是屬於這裏的帝國政權,而另一方,卻很難單憑服飾、武器上看出究竟是屬於哪方勢力,不過,有非常重要的一點結果可以從這遍地的屍首看出來,那就是,帝國的政權恐怕是這場突然爆發的戰亂中間失敗的一方,因為街道上,大部分都是帝國輔助軍團士兵的屍體,而且從他們倒下的姿勢以及傷口來看,他們顯然都是倉促應戰,結果不支被殘忍地圍殲於此。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隻不過動手的並非匪寇,而是本地人,桀驁不馴而又驍勇善戰的威爾士人!而帶領著他們悍然推翻了帝國在此地統治、無情屠殺了所有帝國士兵的就是自封威爾士親王、在威爾士地方擁有巨大聲望的原貴族——盧埃爾?維林?康沃爾。

盧埃爾是一位擁有土著貴族血統的威爾士人,據無法驗證的威爾士地方傳說,康沃爾家族曾是威爾士地區一個古老王國的尊貴皇室後裔,家族血脈非常純正,當然,康沃爾也的確始終不遺餘力地宣傳這一點並且通過各種方法來讓威爾士人承認這一點。

而隨著羅馬征服以來,康沃爾家族在明麵上幫助羅馬維持當地秩序的掩護下,實力得到飛速擴充,迅速成為足以代表整個威爾士人的權威貴族之一,與北方的潘德貢家族並駕齊驅,幾乎可以說是登高而招一呼百應的豪族。

而正是由康沃爾家族一手策劃了由昨夜開始的針對羅馬當地政權的襲擊陰謀,康沃爾家族的衛隊與城外秘密召集的威爾士人軍隊裏應外合,偷襲了城內的駐軍,首先將忠誠於當地羅馬官員的軍隊全部消滅,繼而攻占了位於城鎮中央的羅馬行政官署,將所有羅馬官員和效忠於羅馬的本地官員乃至城鎮貴族全部抓捕。

不過,計劃出現了一點小小的意外,當地的羅馬執行官居然在混亂之中派身邊的衛隊保護他的兒子,僥幸殺出了重圍,並且向倫敦方向逃去,盧埃爾盛怒之下當場執劍殺死了那名羅馬執行官,隨即派出部下前去追趕,然而追殺行動並沒有得逞,執行官的兒子以及隨行護衛的衛隊都有馬匹代步,早已逃之夭夭。

於是,設想之中完美的篡位奪權計劃染上了一點瑕疵,這讓已經自詡為威爾士之王的盧埃爾感到異常憤怒,他在加迪夫城鎮大廳舉行的加冕宴會上,竟然慘絕人寰地當眾燒死了所有被抓的羅馬官員及其親屬,肉體燒焦的惡心氣味彌漫整個大廳,讓與會的貴族都是神情煞白、麵露恐懼之色,然而站在臨時打造的王位寶座上的盧埃爾卻是拄劍大笑,其殘暴凶狠令人吃驚。

而隨著加冕儀式的草草結束,盧埃爾當即頒布了第一道王之詔書,要求所有威爾士立刻無條件放棄對羅馬的效忠,派遣使者前來加迪夫向他表示效忠,加入獨立自由的威爾士王國,而任何敢於違令或是遲誤者,都將會承受王國軍隊的正義討伐!

懷揣著詔書的信使從加迪夫城中飛馬而出,向著東南西北各個方向而去。

與此同時,加迪夫城內開始進行清理,也就是此時呈現在我們麵前的景象。由原先康沃爾家族衛隊擴編而成的1000人威爾士王國禁衛軍負責接管了加迪夫的防務,並且開始清理街道。

而所有居住在加迪夫城內的居民都背強製要求前往改名為王國宮殿的原城鎮大廳內,向新國王宣誓效忠,而本地貴族則被要求得相對寬鬆,盧埃爾不僅將事前承諾的利益全都如約兌現,而且許下了未來威爾士王國真正獲得獨立後的更多利益,於是,在利益誘惑和盧埃爾的描述的有利局勢下,幾乎所有威爾士貴族都宣誓效忠盧埃爾國王和新生的威爾士王國,並且傾囊而出,將各自所有的家族衛隊全都捐獻出來,組建了威爾士王國正規軍,再加上從民間招募的勇士,盧埃爾迅速獲得了一支人數達到4000人的龐大軍隊,實力一躍成為足以力壓威爾士境內一切勢力的巨無霸。

一時之間,威爾士獨立的消息不脛而走,迅速傳遞到臨近的羅馬控製區域內,結果自然是引起陣陣恐慌,與威爾士接壤的不少居民點甚至為了逃避可能發生的戰亂,紛紛向南遷移。

帝國勉強在威爾士地區維持的統治一夜之間受到重創,近乎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