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節 叛亂蔓延(2 / 2)

而就是這當時看似正確的做法,隨著後續的情況變化,卻不禁讓包括潘德貢家族在內的這些勢力事後懊悔不已,因為恰恰是在那個命運的節點,他們退縮了,於是,奧卡搶占了主動權,徹底坐穩了不列顛行省總督的位置,再難輕易撼動。

不過暗流還遠沒有停息,大倫敦區的迅速穩定和恢複建設乃至飛躍發展都讓周邊按捺著野心觀望的勢力在震驚之餘感到畏懼,特別是經過幾個月的充分準備後,行省方麵悍然展開的一係列軍事行動讓他們意識到了唯一的機會已然和他們擦肩而過,越拖下去他們雙方之間的實力差距隻會越來越大!於是,一些受到嚴重威脅、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的勢力不得不鋌而走險,妄圖顛覆總督政權,結果不言而喻全都成了奧卡向殘餘勢力宣示威嚴的墊腳石。

而潘德貢家族仍在潛伏,對於自己的小心思是否被這位總督看在眼裏,潘德貢家族的高層不抱任何懷疑,那個年輕人簡直就是火眼金睛又或者是擁有難以想象的可怕情報網,雖然目前,真正的行省當局直轄區域仍僅限於東南的一些行省,蠶食進度緩慢,但對於外延行省的監視和偵察,這個異常狡猾的年輕總督恐怕早已布下了相應的安排隻等著實力足夠就會動手。而之所以對潘德貢家族始終沒有采取行動除了因為表麵上尤瑟一直以來的恭順之外,無疑就是身為潘德貢家族繼承人亞瑟的身份了。顧忌到亞瑟手中掌握了邊軍的指揮權,這在潘德貢家族高層看來應該是行省方麵遲遲不敢輕易采取行動的原因。

這種錯綜複雜、曖昧莫名的僵持,以政治家的眼光看來,恐怕很大可能性最後都會以相互妥協結束,潘德貢家族毫無疑問會再次恢複到以前的狀態,對羅馬效忠,而羅馬方麵,則會承認潘德貢家族保持的獨立權和采邑。

沒有人預想到的是,這種原本可以不流血的解決方法竟然被一個突如其來的意外給斷送了,那就是南威爾士的獨立。康沃爾家族的反叛頓時將同為威爾士地方豪強、而且彼此聯係密切的潘德貢家族一同推上了風口浪尖,沒了退路。

無論是從哪個角度來看,這次叛亂,都會牽連到潘德貢家族,如果是康沃爾僥幸勝了,那同在一個屋簷下,潘德貢家族如何自處就成了頭疼的難題,而若是羅馬贏了,那就更加糟糕,近萬大軍聚集威爾士棲於潘德貢家族臥榻之側,如何能夠安枕?更壞的情況是怕那個年輕總督會借題發揮,挾大勝之勢尋潘德貢家族的晦氣,甚至以勢壓人趁機削弱或者幹脆斷了他們賴以成事的根基,該怎麼辦?

翻來覆去地想,想來想去,最後也就剩下一個辦法,幹脆也反了吧!他羅馬人也不是三頭六臂,這不列顛島上離羅馬人徹底掌控更是早著呢,也不知有多少野心勢力在一旁虎視眈眈,潘德貢家族也許還達不到一呼百應,但也至少是一方霸主,怎麼能當縮頭烏龜,窩囊到死?!沒的說,反了!

高層計議已定,幾代人針對各種局麵設想好的應對辦法自然是傾囊而出,蓄養千日用在一時的家族軍隊立刻調集分發私下秘密打造的兵器,北威爾士各地那些被收買了的官員和軍隊也都到了該上場的時候了,一直留住不發的信使也可以打發去加迪夫了,盧埃爾那個家夥也是一份助力,而剩下的無非就是資源、錢財和退路了,而當潘德貢家族高層又一次回過頭查看時,卻猛然發現,自己似乎漏了一個最重要的資源沒有利用起來,亞瑟!

亞瑟的手上可有數個軍團啊!隻要出其不意,籌劃周密,未嚐就不能將這些精銳軍團也拖上潘德貢家族的戰車,畢竟哈德良一線和倫敦相隔遙遠,鞭長莫及。

於是,在一個沒有任何特殊的夜晚,潘德貢家族的城堡中趁著夜色數十名騎馬信使分頭而出,向著各自的目標出發。

而剛剛結束了一個星期的煎熬,心神不定地離開倫敦的亞瑟在返回的路途中,經過一處城鎮時,在潘德貢家族設立在此的秘密聯絡點恰好收到了這個消息並且拿到了密信,之後的趕路途中,亞瑟的臉色就變得更加陰鬱了,眼神中也總是充滿了混亂,顯然在做出什麼決定而掙紮著,對此,像高文、凱等幾名心腹圓桌騎士都是有所察覺然而卻無法開口,因為,他們同樣麵臨著相同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