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節 禁衛軍統帥(2 / 3)

苦惱的奧卡萬萬沒有想到,這個契機很快就送到了自己的手上。

“皇後親自對我下達了新的任命?”臥室內,奧卡有些驚訝地問道。

手上拿著格拉蒂安派人送來的信函的科內莉亞頷首:“嗯,據說是元老院不少元老聯名提議的,皇後也代表陛下親自批準了。”

奧卡聞言,不禁陷入了沉思。其實,這幾天來奧卡也很疑惑,因為奧卡原本猜測,最先可能邀請他赴宴的可能是皇後,當然這可不是臭屁,而是一種判斷,因為奧卡導演的那場神諭的戲完全是針對賈斯汀娜企圖利用凱旋式做文章的陰謀,這樣推斷,事後最應該做出反應或者試探的無疑是皇後。可是,左等右等,卻始終沒有見其動作,這讓奧卡感到十分疑惑。

結果沒想到今天,就在剛剛,格拉蒂安派人送信,信上說皇後竟是直接下達了任命書,任命奧卡為羅馬禁衛軍統帥!

羅馬禁衛軍,直屬於羅馬皇帝的一支特殊部隊,籠罩在它身上的光環充滿了神秘,然而,真實的曆史上,它的名聲卻大部分都是令人不齒的劣跡斑斑。

禁衛軍的最早前身是共和國時期戰時統帥軍隊的兩位執政官身邊的衛隊,正如禁衛軍的名稱(Praetorian)就是來源於大法官和指揮官野戰宿營時的帳篷(praetorium),這支衛隊全部由優秀的公民組成,忠誠無畏。

而真正禁衛軍作為正式的稱謂出現,是在奧古斯都大帝掌握羅馬的實權後,這位英明的獨裁者發現一支精銳善戰的部隊,不僅能在對敵的戰場上捍衛羅馬的榮耀,更加能夠在政治領域內捍衛他個人的權勢和威望,於是他下令在所有的軍團中選拔並組建了禁衛軍(Praetoriani),分為步兵和騎兵兩個兵種。

早期的禁衛軍主要是奧古斯都用來保衛自己安全的,實質在整個羅馬的公開層麵上並沒有太多亮相或是發揮作用,而且禁衛軍本身的規模也不大,開始隻是征募了九個大隊,每個大隊最初是500人後來擴編為1000人,分散駐紮在首都附近,另外騎兵中隊則是負責在宮殿和主要建築周圍巡邏,休息時間在羅馬周圍的城鎮中駐紮。這種編製和組織方式顯然是沒有什麼危害的。而且,在早期,戰爭時期禁衛軍和其他羅馬軍團一樣,都是要跟隨皇帝在前線浴血奮戰的,比如公元一世紀四帝爭立時,禁衛軍曾支持奧托皇帝即位,並在第一次貝德利亞庫姆戰役中奮戰,圖密善和圖拉真皇帝時代,禁衛軍也參與了達西亞和美索不達米亞戰役,馬可奧勒留皇帝更是將禁衛軍毫不猶豫地投入到了經年累月鏖戰的多瑙河前線。

然而,這種情況隻是某段時期某位英明皇帝在位時才會有的,禁衛軍在奧古斯都大帝逝世後,很快淪為噬人猛獸。而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日子就是公元89年8月14日。這一天奧古斯都大帝去世,唯一能夠讓禁衛軍心悅臣服、俯首帖耳的人去世了,馴良的獵犬脫離了獵手的掌控,不再捍衛皇帝的利益而隻為自己打算。

這一點的直接標誌就是奧古斯都大帝的繼任者提比略皇帝,他寵信的禁衛軍長官謝亞努斯,不知用何種方法說服了陰沉多疑性格的提比略皇帝,將全體禁衛軍從羅馬周邊的市鎮聚集起來,於羅馬城外修築了禁衛軍大營(Castra Praetoria),並且由禁衛軍來負責皇帝宮殿的日常執勤任務。雖然如此一來,禁衛軍就隨時可供皇帝方便的調用,但是同樣的,這等於是在皇帝們的枕席旁邊安睡了一隻猛虎,為日後禁衛軍挾持皇帝,乃至犯上弑君、任意廢立建立了良好的開端。

實際上,後來提比略皇帝察覺謝亞努斯的叛亂企圖之時,都不得不動用自己的親衛部隊去對付這位時任禁衛軍長官的叛徒和他的黨羽們,這事就可見一斑了。更何況提比略皇帝本人常年在外為將,軍功彪炳,深得軍心,禁衛軍對年事已高的提比略尚有敬畏之心,而他都不得不對禁衛軍忌憚三分,後來的皇帝若果不能以軍功震之,則隻有厚祿收買。可見後來,禁衛軍在羅馬帝國政壇上的強大能量,就是從這裏開始的。

親手締造了禁衛軍在政壇無與倫比優勢的謝亞努斯被提比略皇帝處死,這事禁衛軍袖手旁觀原因多多。一方麵提比略皇帝雖然晚年寵幸奸佞,肆意妄行,名聲一落千丈,但是他在軍隊係統仍然有巨大的影響力。此外,提比略皇帝許諾給禁衛軍的一大筆Donativum(應該說是各種常例之外的賞金,一般是出於感激之類的事情發給軍隊的錢財),應當也頗有份量。不過這次的沉默之後,禁衛軍就開始了他們在帝國政壇刮起的腥風血雨——他們挾持自己的長官,弑殺君王,任意廢立,屠殺平民都是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卡裏古拉被殺就是禁衛軍參與的結果,隨後禁衛軍還擁立了毫無威望的克勞狄皇帝以此對抗元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