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節 狼與豺的合謀(2 / 2)

這並非什麼狂妄自大,而是用嚴謹的方式和真正的實戰檢驗得出的結論,首先從戰馬的品種上來看,早在五年前奧卡就密令國防部設立了專門的戰馬管理部門,從馬匹選種、雜交改良、建設馬場、大規模培育馬匹數量到訓練篩選普通馬匹成為合格的戰馬,這一列流程都已經成為像兵工廠生產軍備一樣的係統,可以源源不斷地為帝國提供最優良的戰馬。這些經過品種改良的戰馬高大健壯,無論是體力、耐力、衝刺速度還是負重、通人性程度都是上佳之選,遠非匈奴人所駕馭的那些草原馬所能比擬。

再看騎兵裝備,這兩萬帝國輕騎配備的都是清一色的製式改進型裝備,包括增加了護頸綴甲的鐵盔、精良堅固尤其是對劈斬擁有很強防護力的細密鱗甲,質地柔韌可以很好地防禦箭矢,以上是護具。至於武器上的差距就更加明顯,由於匈奴人並不懂勘探和開采銅鐵因而隻能是依靠搶掠或是購買,但周邊國家都匈奴人的野心都是十分清楚所以都是采取嚴格的貿易限製,幾乎禁絕銅鐵流入草原。

銅鐵匱乏的匈奴人大軍大多數隻能是配備皮革製成的護甲,而武器除了一些匈奴高層的精銳衛隊之外普通部落騎兵甚至無法做到人手一柄銅鐵質地的兵器,很多人都是使用的木叉、木矛,唯一值得一提的也許就是匈奴人的弓箭了,可是那畢竟隻是遠程武器。

而反觀羅馬騎兵,每一名騎士都配備了皮革臂盾,非常輕便可以用來防禦迎麵衝鋒時遭遇的箭雨直射,而武器方麵,每個騎兵都有一柄長兩米、采用後世瑞典國樹歐洲白蠟為原料製成的長矛,這種長矛有別於重騎兵軍團使用的一次性消耗品的騎槍,是可以反複使用的馬上搏殺武器,和華夏曆史上的白蠟大槍有異曲同工之妙,質地柔韌抗壓抗彎折,十分利於高妙槍術的發揮,是長柄武器最佳的原料之一。

而除此之外,鐵製護手長劍和複合反曲騎弓更是羅馬騎兵遠勝匈奴騎兵的利器,兵工廠使用新的鼓風、提煉、鍛造、動力技術流水線生產出的這種長劍如果拿來和匈奴人使用的銅鐵劍比較的話無異於都是神兵利器,每一柄都是吹毛短發,削鐵如泥!反曲騎弓更不用說無論是殺傷力、射程、精準度都堪稱恐怖,唯一麻煩的可能就是這種弓製造工藝複雜,無法利用水力隻能是消耗大量的人力來製作,無法大批量生產,而且保養起來也需要十分細心。

說了這麼多,總而言之,匈奴騎兵更像是一頭草原狼,它利用的是自己出色的狩獵本能、意識還有鋒銳的利爪、獠牙來戰鬥,而羅馬騎兵,他們卻是一群用強大信仰和精良裝備武裝到牙齒的軍人,他們原本就不是站在同一個高度上。

“陛下,預祝您帶領偉大的羅馬軍團取得勝利!”

維也納城外,大軍起行,送行的官員、駐軍軍官們神情肅穆地向他們的君主送上真摯的祝福。

“也許有人可以戰勝我,但沒有人可以戰勝羅馬!”奧卡目光炯炯地對送行的人們說出了這句話,接著便戴上了頭盔,勒轉馬頭高舉起手朝著四周簇擁著他的將士還有羅馬的人民呐喊道。

“羅馬,必勝!”

“羅馬,必勝!!!”無數人振臂響應,呼聲如潮!

就在奧卡親領四個軍團近七萬大軍動身前往更靠東的潘諾尼亞行省德布勒森要塞的當天,同樣有一騎快馬奔向了位於北部的勃蘭登堡——帝國的騎兵軍團大本營!

然而世事總是難料,也許奧卡、安奎拉乃至於帝國的情報部都已經運足了腦筋去推斷匈奴人的計劃,但有些時候,推測總是會出現無法觸及到的盲點,而這一次很不幸,羅馬遇上了。

誰也不會想到,就在由東向西整個東西羅馬與匈奴草原邊境一線風起雲湧、戰雲密布的時候,悄然出穴的毒蛇卻是在遙遠的東方,在敘利亞、在摩蘇爾、在泰西封,在繼承了古老的帕提亞帝國衣缽的薩珊波斯!

匈奴人竟然和宿敵波斯人結成了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