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習慣經營人生(1 / 1)

一位老人很早就死去了妻子,此後就再也沒有娶妻,其中的原因有二:一個原因是怕年幼的孩子得不到後母的疼愛,自己一人照顧孩子雖然辛苦倒也自由自在;另一個原因則是家中實在是一貧如洗,恐怕沒有人會嫁給這個帶著一個兒子的窮光蛋。

就這樣,父子二人一直相依為命,依靠打柴謀生。起初是父親養活年幼的兒子,等到父親年老力衰之時,兒子也長大成人了,於是孝順的兒子就一心一意照顧父親。

父親駕車很有經驗,兒子則是打柴的一把好手,所以每次都是兒子上山打柴,然後一捆一捆地背下山,父子二人一起把柴裝到車上,之後由父親駕車,兒子則習慣性地坐在旁邊,幫父親看前麵的山路。雖然父親對於崎嶇的山路已經熟得不能再熟了,可是每當暴雨過後,山上總有一些被暴雨衝壞的山路,有時甚至會有大塊的石頭從山上滾落到路邊,而眼神不好的父親很難注意到這些,所以兒子每次都要坐在一旁為父親指明前麵的道路。每到轉彎時,兒子總是會及時提醒父親:“爹,轉彎啦!”兒子漸漸形成了習慣,即使父親每次都要回答一聲:“知道,不用你提醒”,可是兒子仍然會在轉彎時這樣做。

一次父親生病了,大夫告訴他需要臥床休息幾天,於是兒子一人駕車去賣柴。剛上車,他就發現自己坐在駕車的位置上十分不習慣,總想把身體挪到自己平時坐的地方,所以平時和父親很好走的一段路這次似乎十分難走。到了一個彎道,兒子學著父親的樣子牽引手中的繩子讓牛轉彎,可是牛卻始終不聽使喚,任憑他用盡各種方法,牛仍舊一動不動。

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子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想了很長時間,他才想到也許有一個辦法可以行得通,他左右看看無人,貼近牛的耳朵大聲叫道:“爹,轉彎啦!”剛才那頭倔強的牛開始聽話地轉彎,繼續往前走。之後每逢路過轉彎,如果他不這樣喊,牛就絕對不聽使喚。結果每當在山路上遇到路人時,人們總是會掩鼻而笑。一路上,兒子覺得自己實在是被這頭牛弄得大丟顏麵,回家後他把自己一路上的遭遇告訴了父親。

聽到兒子的話,父親沉思起來,他告訴兒子:“從明天起你就自己學著駕車賣柴吧,如果牛不聽話就用皮鞭抽它,抽的次數多了,它就會聽從你的使喚。等我死了,你就不要再上山砍柴了,到山下去學一些新本事吧,不要再像爹一樣窮死在這山上。”

無論是牛還是人都會按照習慣去生活。一個人的成就原本應該由他的智慧和勞動決定,可是很多時候,人們卻不得不承認,自己會走上怎樣的人生道路常常是受習慣所控製。所以,聰明人懂得在平時如何培養好的習慣,同時會用這些好習慣來經營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