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3章 胡林翼屈身求全(1 / 2)

人都會有處在弱勢的時候,為了反敗為勝,有時候需要屈身求全,或代人受過,或忍辱負重。

提起清軍剿滅曾經一度占領大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人們馬上就會想到由曾國藩這個“文弱”書生創建的湘軍。據熟悉湘軍內幕的薛福成說,湘軍的主心骨是曾國藩,但功勞最大和犧牲最大的卻是胡林翼。因此,在與太平軍的較量中,如果說湘軍的發展壯大離不開曾國藩的話,那麼湘軍的勝利卻不能沒有胡林翼。

胡林翼為了大局,他沒有爭權奪利,沒有搶著到前線去,而是心甘情願地做好自己的後勤工作,保證了老巢的安全。為了全局,他甚至還要低頭做人,硬生生把朝廷派來監視自己的人發展成了湘軍的盟友,為湘軍贏得了廣闊的空間。曾國藩稱其“赤心以憂國家,小心以事友生,苦心以獲諸將,天下寧複有似斯人者哉!”

鹹豐六年(1856年)是湘軍最艱難的一年。

胡林翼苦攻武昌,如果此城不下,湘軍就失去了根據地。而曾國藩坐困江西,朝不保夕。這年初,石達開攻下江西五十多座城池,南昌形勢孤危,曾國藩亟欲胡林翼回師相救,而武昌馬上即克,不能舍之而去。於是羅澤南不避艱危,不顧傷亡慘重,竭力向武昌進攻,死傷枕藉。不久,九江太平軍大舉來援,武昌城中亦出兵夾擊。羅澤南身受重傷,數日後創重而亡,胡林翼命令李續賓代領其軍。

四月,楊載福所統水師大破太平軍水師於漢陽,太平軍戰船200餘艘盡被燒毀,長江江麵肅清,援軍路斷,漢陽、武昌二城坐困。七月,石達開由江西回師金陵(今南京),踏破向榮的江南大營,然後擁眾上援武昌,號稱十萬,不久在青山被胡林翼、李續賓打敗,武昌援絕。

十月,胡林翼增加陸師五千,水師十營,對武昌采取長圍久困之計。城中太平軍糧盡,於十一月間開門突走,被湘軍分途追殲,武昌終於被攻下。

十二月,湖北全省俱被湘軍占領。

鹹豐皇帝非常振奮,為獎賞有功人員,將胡林翼補授為湖北巡撫,加賞頭品頂戴。胡林翼一下子就成了實缺的巡撫大吏,實權在握。但巡撫雖為一省的最高行政長官,而按照清朝的政治製度,地方上的最高行政長官,巡撫之外,尚有總督。總督管軍而巡撫治民。但若在一省之中,同時設有總督、巡撫兩官,二人恰又同城而治的話,往往互相牽製。湖北巡撫駐武昌,而兼轄湖南、湖北二省的湖廣總督也駐武昌。

鹹豐皇帝對漢人始終懷有戒心,胡林翼出任湖北巡撫後,他就命滿人官文為湖廣總督,對其實行監視。官、胡兩人家庭、經曆、才略、人品大有不同;又在非常時期,分為督撫,同在一城,同辦一事,且所辦之事,多非平時之例行公事,或無章可循,或有章不能循。這樣,雙方發生了許多次衝突,甚至趨於決裂。在當時,卻意味著湘軍集團是否接受監督,清廷控製使用湘軍的方針能否貫徹的問題。如果倆人不和,湖北將全部落入官文手中,湖南也將受到官文的控製。這樣不僅兩湖難以成為湘軍集團的地盤和戰略後方,湘軍的進一步發展壯大,也將成為一句空話。而且湘軍現有力量也會受到損害,進而危及兩湖的安全。

在十分關鍵的情況下,曾國藩致信胡林翼,讓他采用屈身求全,與官文搞好關係,如不是事關緊要,一定順從,借其威重之名,方能行己之誌。胡林翼最終明白了官文的地位不能動搖,惟一的辦法是與官文搞好關係,於是就改變了作風,針對官文的特點,大施權術,力求既尊重官文欽差大臣和總督的雙重權勢,又不束縛自己的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