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在鴻門宴上,差點被項羽暗算。他能成功逃脫,不是因為他有上天眷顧,而是因為他有一個精誠團結、上下齊心的團隊。而項羽這一方呢,正好暴露了這方麵的弱點,甚至有人吃裏扒外。對於領導者來說,這個問題值得琢磨。
鴻門宴前後的情形是這樣的。當時,劉邦的軍隊搶了頭功,先入鹹陽,強大的項羽駐紮在鴻門。項羽聽說劉邦有稱王的野心,大為光火,謀士範增勸項羽把劉邦除掉,以免後患。項羽同意了,通知劉邦來鴻門見麵。
項羽的手下有一個叫項伯的,他是項羽的叔父。項伯和劉邦的謀士張良是生死之交,他怕項羽打敗劉邦後連張良也不放過,連忙偷偷跑到劉邦的營中,告訴張良項羽即將攻打的消息,並勸說張良趕緊躲避,以免殺身之禍。張良說:“劉邦一直對我不錯,現在他有難,如果我離他而去,實在不仁不義,我必須把這個消息告訴他。”劉邦知道後,大吃一驚,要求張良帶他去見項伯。
劉邦見到項伯後,不斷地奉承他,並一再要求和項伯結成兒女親家。取得項伯的歡心後,劉邦裝著委屈的樣子說:“我攻破鹹陽後,不敢私自動一點東西,天天盼望項羽將軍到來,以便把鹹陽移交給他,現在卻不料被他誤會,我真感到痛心。希望你回去後把我的苦心轉達給他。”
項伯連夜回到營中,把劉邦和他說的話全部向項羽說了一遍,並誇大了劉邦對項羽的敬畏之情,項羽的虛榮心得到了滿足,火氣去了不少。
第二天一大早,劉邦帶著張良、樊噲等親信來見項羽。項羽見劉邦態度謙恭有禮,怒氣頓消,隨即邀請劉邦喝酒。
在酒席上,範增不斷地給項羽使眼色,暗示他早下令拿下劉邦,以絕後患。項羽裝著不明白的樣子毫無反應。範增急了,偷偷對坐在身旁的項莊說:“劉邦這個人是我們最危險的敵人,今天如果不除去他,必成大患。項羽將軍心地太善良,不忍心下手。現在隻有靠你出手了。你等會要求給大家舞劍助興,在舞劍時可尋機幹掉劉邦。”項莊一口應承。過了一會兒,項莊站起來說:“今日項羽將軍和劉邦將軍飲酒,是一件高興的事,可惜軍中沒有音樂伴奏。要不我來舞幾路劍,給大家添添興致。”說著便拔劍起舞,項伯見來者不善,也拔劍和項莊對舞,並時時以身體遮擋劉邦,使項莊無法按計行事。
張良一見情況不妙,偷偷跑出帳外,對擔任警戒的樊噲說:“情況緊急!項莊在裏麵舞起劍來,他舞劍是假,借機殺害劉將軍是真。”
樊噲雖是個粗人,但對劉邦忠心耿耿,敢為劉邦去死,他一聽張良的話,不顧門衛的阻攔,強行進入帳內。
項羽一見樊噲一副想拚命的樣子,不禁問道:“你是幹什麼的。”張良說:“他是劉將軍的手下。”項羽說:“是條好漢子,遞給他一些酒和肉。”樊噲把手中的盾牌放在地上,席地而坐,旁若無人地大吃大嚼起來。一會兒,項羽又說:“好漢,你能喝點酒嗎?”樊噲一抹嘴巴,大聲嚷道:“死都不怕,還怕喝酒。秦王殘暴不仁,天下人都起來反對他。劉將軍進入鹹陽後,把宮室倉庫都嚴加看管,日夜等著你的到來。他的功勞可謂不小了,聽說你不但不打算獎賞他,還準備聽從小人之言,欲加害於他。你這樣做和秦王有什麼兩樣?”項羽一時不知如何回答,隻好訕訕地請樊噲入座。
不多久,劉邦借口上廁所離開了大帳,張良、樊噲跟了出去。劉邦準備離開項羽的軍營,可又覺得不辭而別不太妥當。樊噲說:“大行不拘細謹,大禮不辭小讓。現在我們的小命都快保不住了,還講那麼多幹嗎?”劉邦便和幾個手下悄悄跑回去了。
張良在外麵呆了一會兒,他估計劉邦已返回了軍營,便回到帳中,對項羽說:“劉將軍有點醉了,沒法向你辭行,他特意留下了玉璧和玉鬥各一對,玉璧送給將軍您,玉鬥送給範增將軍,請你們收下。”項羽問:“劉邦呢?”張良說:“劉將軍怕將軍的手下人為難他,已經先走了。”項羽沒吱聲,接過玉璧放在座位上。範增臉都氣青了。他把劉邦送給他的玉鬥扔在地上,抽出劍不斷地砍它,邊砍邊罵:“唉,豎子不足與謀!將來奪得項羽天下的,必是劉邦,我們都要成為他的階下囚啊!”
鴻門宴上,其緊張激烈程度不亞於血肉橫飛的戰場。在宴會上,劉邦集團和項羽集團的表現可謂截然不同。先來看項羽集團,首領項羽,優柔寡斷,三心二意;謀士範增,謀略過人,能看準時機;壯士項莊,勇猛過人。按說,這樣的組合,有勇有謀,應該可以成就大事吧。誰知裏麵還有一個吃裏扒外的項伯,不僅先泄漏機密給敵人,還在關鍵時候搗亂,使一個絕妙的計劃功敗垂成。反觀劉邦集團,首領劉邦,英明果斷,知人善用;謀士張良,算無遺策;壯士樊噲,更是怒目金剛,望而生畏。而且劉邦集團一心一意,配合默契,文官出謀,武將出力。兩相對比之下,項羽最後落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